進口西伯利亞白樺茸“抗癌”
“今年一季度,我們進口的西伯利亞白樺茸通關數量同比增長150%。”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日前表示。
據Evaluate Pharma此前發布的數據,2015年全球藥品市場總量為1萬億美元左右。在這其中,抗腫瘤藥物的銷售額從2010年的510.7億美元,增長至2015年的792.3億美元,銷售額市場占有量排名第一,五年增長了55%,表現出了高市場占有量并且高增長率。
另據《臨床醫師癌癥期刊》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中國去年約有430萬人確診癌癥,另外280萬人因癌癥去世。因中國人口增長及老齡化,加之嚴重的室外室內空氣污染、泥土及食水污染等,令因癌癥死亡的總人數增加了七成多。
“腫瘤患者的增多,導致抗腫瘤藥需求旺盛。同時也使一些具有防癌抗癌功能的特殊營養品市場快速增長。”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西伯利亞白樺茸便是近年來國內最受關注的防癌抗癌物質之一。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寄生于樺樹上的多孔真菌,主要生長在高緯度極寒地區,而因西伯利亞獨特的氣候環境和廣饒的樺樹原始森林資源,其防癌抗癌功能最早被俄羅斯人發現并全面研究。1955年,莫斯科醫學院宣布樺褐孔菌為抗癌物質,政府批準其可用于醫藥品開發,并把樺褐孔菌列入“特殊天然物質”作為航天員特殊飲品。
據了解,俄羅斯目前已有十余款西伯利亞白樺茸藥品,并被俄羅斯權威醫學機構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布洛欣腫瘤醫學中心推薦使用。而含有白樺茸提取物的藥物在韓國、日本也被確定為抗癌藥用于臨床。
“我國醫學界對白樺茸的研究起步較晚,但已經取得一定成果。”楊波表示。今年3月,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聯合北京市中醫研究所發布《西伯利亞白樺茸提取物對人胃癌等細胞株的體外干預研究》報告,研究表明:西伯利亞白樺茸提取物可明顯抑制胃癌等五種腫瘤細胞增殖。

“一帶一路”共筑西伯利亞白樺茸產業
“我國樺樹森林資源稀缺,不具備白樺茸的產業基礎。這也是國內醫學界數十年來對白樺茸研究熱情不高的重要原因。”一位從事多年白樺茸貿易的資深人士透露。而另一個原因是,一個新藥的開發,需要投入巨額研發資金及大量人力物力,且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這也是造成我國當前抗腫瘤藥需要大量進口的重要原因。
在此背景下,掌握源頭成為楊波推動我國西伯利亞白樺茸產業的重要思路。目前,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俄羅斯最大的白樺茸生產企業、掌控著當地50%以上白樺茸原料基地的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共同投資在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斯克建立國際領先標準的生產工廠和研發中心,從而以“曲線”方式獲得西伯利亞白樺茸原料“源頭”,以及精細生產和深度研發的“話語權”。
“這得力于‘一帶一路’戰略和中俄當前良好的健康產業合作環境,使極為珍稀的西伯利亞白樺茸快速進入中國市場。”楊波表示,與此同時,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正在聯合多家國內外科研機構對西伯利亞白樺茸進行深入研究,包括藥品應用開發、菌株人工培育等。
目前,野生的西伯利亞白樺茸原料極為稀缺,每2萬株西伯利亞白樺樹,經過5年才能產生一顆菌株,菌株生長10年以上才有藥效。
據了解,中俄在西伯利亞白樺茸產業上的合作,已得到中俄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今年1月,“一帶一路,健康中國”西伯利亞白樺茸走進中國項目正式啟動,中俄雙方將致力于白樺茸的學術交流、經貿合作和產業協同發展。在我國西伯利亞白樺茸龍頭企業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的引領之下,使西伯利亞白樺茸在我國腫瘤防治上有更多作為,成為我國防癌抗癌的重要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