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檢測機構公布的數據,西伯利亞白樺茸中的總多糖含量為14.51%,大興安嶺白樺茸為5.99%,而長白山白樺茸僅為2.32%。
對此,長期從事白樺茸研究與開發工作的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表示,“國內長白山、大興安嶺為溫帶次生林,其白樺茸菌株生長周期大致在3到5年。而在俄羅斯西伯利亞由于是高緯度寒帶地區,當地白樺茸茸菌株生長周期可長達10至15年。”也就是說,白樺茸的營養價值首先取決于生長環境、生長周期,菌株品種的不同也是重要因素。

(圖:西伯利亞白樺茸菌株)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寄生于白樺樹上,這種真菌的活性極強,會不斷吸取樺樹的養分,直至把白樺樹的精髓吸收殆盡,使白樺樹枯死。白樺茸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緯40°~50°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歐、日本北海道、中國黑龍江等高寒地帶。由于具有防癌抗癌、降血糖、清脂降壓等營養保健和輔助治療功效,受到俄羅斯、美國、日本、韓國等家醫學界關注。近年來,在“一帶一路”戰略推動下,俄羅斯頂級野生西伯利亞白樺茸得以進入中國市場,進而帶動了我國整個白樺茸產業的繁榮。
與靈芝、草菇等藥用真菌已經實現人工種植不同,白樺茸目前還無法進行人工培育,只能依靠野生白樺茸資源,這也導致了頂級西伯利亞白樺茸的“供不應求”。
“我們進口的野生西伯利亞白樺茸成品,其原料非常稀缺。每兩萬棵白樺樹,5年才能長出一棵白樺茸菌株,菌株要生長10年以才有藥效。”楊波告訴記者。在俄羅斯,只有中產階級才能經常使用白樺茸,比中國的靈芝還稀缺。而西伯利亞白樺茸之所以能形成產業規模化,得益于西伯利亞廣袤的原始森林資源。
一方面,西伯利亞原始森林人跡罕至,天然無污染;另一方面,西伯利亞天氣極寒,只有像白樺樹、西伯利亞白樺茸這樣極為耐寒的物種才能繁衍。此外,西伯利亞白樺茸還有全球最大的淡水湖--貝加爾湖湖水滋養,其淡水儲備量達到了2.36萬立方公里,占全世界淡水儲量的約20%。這些構成了西伯利亞白樺茸生長環境的獨特性。
而西伯利亞白樺茸受到全球關注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現代化生產工藝的突破和應用。以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進口的頂級野生西伯利亞白樺茸為例,率先且目前世界唯一將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現代化工藝用于西伯利亞白樺茸的精制,使其吸收利用率達到98%。
真菌是下一代植物藥物的“突破點”已在全球醫學界達成共識,白樺茸因具有獨特的抗癌作用而被醫學界廣泛看好。目前,白樺茸的營養及藥用價值正被越來越多的國家認可,日本衛生福利部及韓國衛生部均認可使用白樺茸。而俄羅斯藥物委員會批準使用白樺茸用于癌癥藥物開發,俄羅斯目前上市的白樺茸提取物藥品已有十余款。
隨著西伯利亞白樺茸的成功引進,我國相關科研機構、健康企業也加快了白樺茸價值的研究步伐。在中俄兩國白樺茸企業的合作協同下,西伯利亞白樺茸正在進入更多中國家庭,成為傳承中俄友誼的健康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