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怒后心臟病發作增加5倍
研究人員對數以千計的參與者進行了研究,通過9項研究得出的數據顯示,暴怒過后2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增加了近5倍,中風的發病率也超過了3倍。如果一個月中生氣一次,在心血管疾病低風險群中,每萬人中會有1人易發生心臟病發作;而在心血管疾病高風險群中,每萬人中會有4人易心臟病發作。
該研究還發現,暴怒導致的風險是可累積的。數據顯示,在心血管病低風險群的每萬人當中,每天發脾氣5次,會出現158個心臟病發作的額外病例;在心血管病高風險群中,增加的額外病例是657個。
研究人員指出,目前還不清楚發怒為何會引發這些風險。建議人們嘗試對瑜伽等健身法進行測試,看看這些減壓法能否能提供一些幫助。而學習應對憤怒情緒和壓力也很重要,許多人已經發現,一天的緊繃生活,可借助運動得到舒緩。
一次生氣增加10種病
除了增加心臟病風險外,發怒還會損傷全身器官,進而增加相關疾病風險。
1、乳腺增生
很多女性都有乳房脹痛、乳腺增生的問題,其中不少和愛生氣有關;產后心情不好,容易發生乳腺炎;中老年人更可能引發乳腺癌。
2、中風腦梗
人的心與身是密切相關的整體。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最怕生氣,在生氣后會馬上引起心動過速、呼吸急促,血壓波動,嚴重的可能引起中風。
3、血糖升高
對糖尿病患者來說,著急、生氣、發怒,可使血糖上升。新發病階段尤其要控制住不良情緒,以免加重病情。
4、胃腸道潰瘍
生氣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直接作用于心臟和血管,胃腸中的血流量減少,蠕動減慢,食欲變差,嚴重時還會引起胃潰瘍、胃炎等疾病。
5、臉長色斑
生氣時,血液大量涌向頭部,因此血液中的氧氣會減少,毒素增多。而毒素會刺激毛囊,引起毛囊周圍程度不等的炎癥,從而出現色斑。
6、甲狀腺結節
生氣令內分泌系統紊亂,甲狀腺分泌的激素增加,久而久之會引起甲亢。同時,甲狀腺結節、腫大、甲狀腺腫瘤的發生,也與愛生氣有密切關系。
7、免疫力下降
生氣時,大腦會命令身體制造一種由膽固醇轉化而來的皮質固醇。如果在體內積累過多,就會阻礙免疫細胞的動作,讓身體免疫力下降。
8、可能誘發肺癌
人在情緒沖動時,呼吸就會變得急促,甚至會出現過度換氣的現象。這時肺泡就會不停擴張,沒有時間收縮,所以很多人肺部會疼。這也是為什么常會有人在生氣時說“肺要氣炸了”。還有很多人常說的一句話“心痛得無法呼吸”,其實不是心,而是“肺痛得無法呼吸”。研究表明,愛生悶氣、抑郁、多疑等不良情緒都是誘發肺癌的情緒因素。
9、傷肝
所謂“氣大傷肝”,如果經常生氣,就會出現肝病、甚至是肝硬化。也有研究顯示,生氣時肝臟要比平時大了一圈。而在中醫看來“怒傷肝”,生氣導致肝氣郁結、肝膽不和,很多人生完氣后都會出現“兩肋疼痛和肝區疼痛”。
10、排便失常
有的人一生氣、緊張就便秘,或者一緊張就拉肚子。這是因為生氣后,我們的腸道、膀胱也會跟著收縮,從而導致排便失常。
心臟不好的九個表現
生氣最容易傷“心”,但大多數人不易察覺。專家表示,當我們身體出現以下表現,就已經預示我們的心臟不好了。
1、氣短
平臥幾分鐘后出現氣短,坐起后才可稍微緩解,此時可能出現了心衰。這是由于平臥時回心血量增多,導致氣道阻力增加,患者出現氣短。此時應及時到心內科就診,同時排除肺源性疾病的可能。
2、胸悶
若排除情緒因素及其他臟器如呼吸系統功能改變,此時應考慮可能存在心肌缺血。如胸悶持續數分 鐘不能緩解,甚至出現胸口劇烈疼痛,則很可能出現了心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簡稱“心梗”)。
3、衣鞋突然變緊
衣服、鞋子變緊,不少人第一反應可能是自己胖了,但對心臟疾病患者來說,可能提示心功能受損。這是由于心臟排出血量下降,腎臟血流量減少,排出體外水分減少,出現下肢浮腫、體重增加。
4、食欲不振
心臟功能受損的患者除了有食欲不振的表現,還可能出現腹脹、惡心嘔吐、便秘、上腹痛等癥狀,多是由于右心功能衰竭,胃腸道淤血引起。
5、頭昏頭暈
頭昏頭暈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睡眠差、頸椎病、高血壓等是較常見原因。但伴隨血壓明顯偏低的頭暈頭昏,可能是心功能受損等所致,嚴重者還可能出現暈厥、心源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情況,此時應迅速就醫。
6、焦慮不安
正常人焦慮不安大多與情緒有關,而有人在情緒穩定時仍覺心悸、心慌、坐立不安,這要考慮是否存在心臟疾病。心率增快、心律不齊是心慌焦慮常見原因,多由心臟功能性或器質性改變導致,應早期干預,防止癥狀進一步加重。
7、咳嗽不止
多數人感冒會出現咳嗽、發燒等癥狀,且咳嗽在白天黑夜不會有很大差別。但一些人沒有發燒等其他類似感冒癥狀,唯獨咳嗽不止,夜間多于白天,平臥時比坐起時明顯,此時要警惕是否心功能受到損傷。這可能是肺淤血使氣道受到刺激,可伴隨咳白色泡沫痰、痰中帶血絲,急性發作時甚至可出現粉紅色泡沫樣痰。
8、疲勞乏力
很多心臟病患者起病便是以乏力或易疲勞開始,多是由于左心功能受損,心排出量降低,不能滿足外周組織灌注所致。
9、少尿且下肢浮腫
出現少尿和下肢浮腫,很多人常認為是腎臟出了問題。實際上,心臟功能受損會導致腎臟血流不足或體靜脈壓力過高,常出現少尿及下肢浮腫等。腎臟長期缺血,可致腎功能惡化,出現蛋白尿,血肌酐上升,并形成心衰加重的惡性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