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洗澡為啥會誘發中風?
天氣寒冷,洗澡前后血壓變化大,對40歲以上的一些中老年人群而言,容易發生中風等意外。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孫青芳提醒,中老年人冬季要“正確洗澡”,例如不要先洗頭后洗身體,避免腦部出狀況,正確的順序是先洗臉、手腳,然后沖身體,最后洗頭,此外還要注意保暖等。
孫青芳說,冬季不少患者會在浴室或者洗手間暈倒,因為冬季洗澡前脫衣服的時候,光溜溜的身體一下子暴露在冷空氣中,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進入浴室開始洗澡后,體溫又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非常容易引發中風。
醫生建議中老年人洗澡前先喝一杯溫熱開水,使腹腔溫暖。此外,要善用各種取暖設備,例如洗澡前15分鐘就開啟電暖爐,溫暖整個空間;打開花灑,讓整間浴室有水蒸氣,浴室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為宜,然后用花灑沖脖子后方1分鐘,保持體溫,有助于穩定血壓。
此外,醫生還提醒,罹患腦內動脈瘤常見于40到50歲中年人群,患者在出血前的2至3周會出現劇烈頭痛,要高度警覺,因為這可能是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前兆,一定要及時就醫進行診治。
冬天洗澡注意這3件事
1、洗澡時間不宜過長
洗澡時的熱水會對皮膚產生很大的刺激性,洗澡時間越長,皮膚中的水分就被吸收得更快,因此對皮膚的傷害也就更大。專家經過研究表明,洗一次澡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鐘。對于心腦血管有疾病的人來說,洗澡的時間越長,越容易使患者發生疲勞,很容易會引起心臟缺血、缺氧,嚴重者還會有發心律失常,使動脈發生痙攣,從而導致死亡。
2、洗澡水溫不宜過高
眾所周知,“熱脹冷縮”的道理,如果洗澡時水溫過高,就會使得全身的皮膚毛孔極度擴張,使得全身的血液要流向皮膚,心臟以及頭腦就很容易會發生缺血的情況。同時,皮膚中的水分也會被迅速蒸發掉,人體也會出現缺水的感覺。一般來說,冬天洗澡的水溫控制在40℃是最適宜人體的。適當的水溫有助于消除疲勞,放松身心,只要不要過低就行。
3、空腹或飽食后的不要洗澡
在空腹的時候洗澡會很容易造成低血糖的情況,熱水會加速身體的消耗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從而發生暈厥的情況。如果在飯后立即洗澡,就會妨礙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容易引起腸胃不適的癥狀。除此之外,在喝酒后也不應該洗澡。因為喝酒后的人由于酒精的作用,會容易造成渾身無力,頭暈的癥狀,或者會因操作不當而造成操作失誤的情況。因此,洗澡的時間應為飯后1小時最佳。
冬季預防中風注意這六點
1、保暖、休息、好心情
室內溫度控制在16℃~20℃即可,不宜超過20℃,室內濕度宜保持在40%-70%;要注意多休息,不熬夜,不過早起床;同時不過度勞累,做到勞逸結合。當然還得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憂”,因為情緒的穩定才能避免血壓的突然波動,從而降低腦血管意外的風險。
2、 合理膳食、營養均衡
宜清淡飲食,避免油膩、熏烤、腌制類食物,特別是限鹽;多食用對身體有益處能有效預防腦初中的食物,如酸奶、魚類、蛋類、水果蔬菜。
3、規律作息、適度的戶外運動
宜早睡早起,早晨醒來,先在床上仰臥,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使肢體肌肉和血管平滑肌恢復適當張力,以適應起床時的體位變化,避免引起頭暈,然后慢慢坐起,活動幾下上肢,再下床;然后按時進食三餐;最后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按時參加戶外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時間不宜過長,以一小時為宜,通過適當運動已達到增強身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
4、慎用冷水
宜用溫水洗漱,過熱、過涼的水都會刺激皮膚感受器,引起周圍血管的舒縮。洗漱后可飲一杯溫開水,沖洗胃腸,稀釋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通暢血液循環。
5、注意按時按量服藥
對于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中老年人需要一如既往地服用藥物,并定期檢測血壓血脂血糖指標,如果不達標,需要在醫生指導下調整藥物劑量。大部分已經發生過腦卒中患者還需要服用阿司匹林類藥物抗血小板治療,堅持服用藥物可有效預防腦卒中復發,而且冬季里上述所服藥物無需加量,除非檢查出血壓血糖血脂水平不達標的情況,才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劑量,不宜私自增減藥物劑量。
6、常飲西伯利亞白樺茸
野生藥用真菌,因富含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體、真菌多肽、多種抗氧化三萜類化合物等有效成分,經常使用可預防三高。以俄羅斯出產的西伯利亞白樺茸為例,研究表明,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有助清除體內的自由基,清除色斑,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脂。三萜類能夠調節血壓,預防和治療高血壓及其并發癥。總黃酮類可以加快氧化血紅細胞的生成,加快脂代謝,降血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