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患者常有這七個習慣
1、情緒抑郁
買房、買車、房貸、車貸、工作不順心、生活不如意……壞情緒是心臟大敵,而抑郁首當其沖。因為抑郁通常和焦慮相伴,晚上的睡眠質量會很差,而心臟得不到休息,使得血壓、心率都會升高,對心臟健康非常不好。
2、熬夜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熬夜,12點之前睡覺時不可能的,有的是飽受手機、電腦的誘惑,而有的則是因為工作原因。長期的睡眠不足不僅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效率,而且還會影響血壓和心情。長期睡眠不足還會引起心梗,對健康十分不利。
3、久坐不起
常見于在電腦前工作的上班族,一天都盯著電腦。長時間坐著不動,會使人體的代謝速度變慢,血液變得粘稠,這就導致血液回流到心臟變得愈發困難,同時也就增大了猝死的風險。
4、吸煙、酗酒
吸煙者冠心病是不吸煙的3倍,所以應該盡量做到不吸煙和少吸煙;酗酒會引起全身機體發生改變,包括高血壓、冠心病、脂肪肝等等,喝少量酒無所謂,但是大量喝酒和酗酒的話,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也很容易造成猝死情況的發生。
5、過度肥胖
肥胖的人心血管長期受脂肪的壓迫,會使心臟的供血不足。
6、重口味
高鹽高糖高油飲食使血漿膽固醇升高,促成動脈粥樣硬化,加速三高,加速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引發心梗、猝死等癥狀。同樣,不吃蔬菜水果,也會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加劇。
7、有病不看
很多人在猝死前或有就有一些癥狀表現,很多人都以為沒事,耽誤了治療疾病的最佳時間。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冠心病猝死,在日常生活中要預防冠心病的發生,預防動脈粥樣硬化。
家中猝死居多,如何應對?
相關統計顯示,大概百分之八九十的猝死都發生在家庭,對此該如何應對?
1、撥打急救電話
在發現了猝死患者之后,必須馬上撥打120急救電話,簡單匯報患者的情況。
2、清理口腔異物
便進一步清理患者口鼻之中的殘留物,并把下頜盡量往上靠,保持與地面垂直。保持呼吸道通常,避免窒息,為接下來的人工呼吸做準備。
3、胸外按壓
雙手掌心疊手背,手指交叉并攏,利用掌心對準乳頭連線與胸骨的下一橫指的部位進行按壓,利用雙肩的下沉力量,不能彎曲手臂,按壓深度在兩厘米,保持頻率為每分鐘一百次左右,注意保持力道適中,以免導致肋骨骨折。
4、人工呼吸
在胸外按壓進行的同時,我們還要配合人工呼吸,在胸外按壓了三十次之后,就要進行一次人工呼吸,用手捏住患者的鼻子,充分暴露其口腔,可以是嘴對嘴吹氣,也可以是利用面罩吹氣,總之人工呼吸的時候要讓胸部抬起5厘米,方為有效。
除了掌握家庭急救措施之外,醫院、社區等的急救配套也至關重要。以北京為例,北京地區有208個急救站,花在進院之前的平均急救時間大概在15分鐘左右。專家認為,15分鐘平均急救時間是不夠的,如果每個街道都配備一輛救護車,急救人員能及時出現在發病現場,可縮短平均急救時間,能挽救更多生命。
對城市特別是大城市來說,每個街道配備一輛救護車,不僅要有相應的購車投入,還要有相應的人員配置、停車場所和調度管理等,保證救護車通道暢通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另一個必須引起警惕的問題是,救護車進入居民小區困難重重。既然猝死量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發生在家庭,顯然通往家庭的通道不應該有任何障礙,但現實情況是,一些小區亂停車現象很嚴重,救護車、消防車很難進來。
另外,在面向家庭普及心肺復蘇知識的同時,能否采取措施讓便攜式AED進小區、進家庭,也值得思考。在發達國家,除商場、學校、地鐵站、機場等公共場所,不少社區和家庭也都配備有AED。
警惕猝死前的6種信號
1、過度出汗
如果人們并沒有呆在比較炎熱的環境當中,或者是并沒有參加體育鍛煉,但自己突然出了很多汗,周圍的人沒有這種現象,那么這往往是心臟病發作的一個信號,對女性而言,感覺更像是更年期的潮熱現象。在心臟病發作之前,頭皮、手心或腳掌等都會大量出汗。
2、胸痛
典型冠心病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是胸痛,冠心病的猝死率其實是非常高的,一般情況下發生在胸骨的后方,整個邊界也并不是特別明確。面積也比較大,有的人往往說不清楚自己到底是哪里比較疼,只是感覺到悶痛。
3、疼痛
疼痛反應其實也是猝死的一種征兆,這種癥狀很容易被人們抓住和感知,如果人們發現自己胸部有緊縮、壓榨性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
4、重度的血壓升高
對于主動脈夾層患者,發病的過程往往是劇烈疼痛,并且在疼痛的時候也會伴隨重度的血壓升高。
5、憋氣、口唇發紫
如果人們的工作性質是長時間站立或者長時間久坐,那么血液循環并不是特別暢通,在疾病發作的時候,除了疼痛之外,伴隨口唇發紫、血氧下降等,就要高度懷疑可能是肺栓塞。
6、潛在病因
除了疼痛,我們也需要警惕可能導致猝死的潛在原因,比如說是否有易形成血栓的病史。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浪網、網易、央廣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