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危險因素致冠心病
北京友誼醫院心血管中心副主任兼心內科副主任黃榕翀日前表示,冠心病本質上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的。冠狀動脈位于心臟表面,當這些血管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粥樣硬化時,會產生斑塊、血栓,進而出現血管堵塞或者狹窄,就會導致心肌缺血、缺氧,引起一系列癥狀,其中最嚴重的情況就是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危及生命。有些血管雖然狹窄、堵塞得不嚴重,但由于各種原因會發生痙攣,也會造成上述現象。
冠心病是一種慢性病,是血管逐漸“老化”的結果。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冠心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五大高危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煙以及老齡。
很多人認為冠心病是家族遺傳性疾病,其實遺傳因素占比較低。在日常生活中,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長時間久坐不動、飲食不規律,都是引發冠心病的原因,因此,冠心病的預防和管控要從青少年開始,遠離日常高危因素。
冠心病有哪些典型癥狀?
胸痛是大多數冠心病常見的癥狀,有些人的癥狀卻不明顯,并不是典型的胸疼。有些患者感覺肩膀疼、腹部疼痛;有人因為牙疼就醫,但是拔牙后疼痛感依舊沒有消失,后來才發現是心臟問題;還有的冠心病患者,感覺咽部有緊縮感,總覺得喘不上氣。如果某些不適癥狀與運動或者情緒激動、緊張等有關,就需要注意篩查冠心病。
為什么冠心病會引發其他部位的不適呢?這是由于發生心肌缺血、缺氧時,心臟的感覺神經纖維反射到大腦皮質過程中發生錯位而導致的,所以這時要進行鑒別,醫生根據情況由簡入繁進行檢查。
如果本身危險因素不多、年齡不大、癥狀不是很典型,可以做平板運動實驗,帶好心電監護設備,在跑步機上按照設定的節奏逐漸增加心臟的運動負荷,觀察心電圖的相應變化,七成患者可以通過這種方式檢測出來。
如果本身危險因素很多,如近期頻發胸疼,胸悶癥狀非常典型,這種情況下需要做冠狀動脈CT,或者是冠狀動脈造影。在什么階段應該用什么樣的診斷方式,需要聽從醫生的安排。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冠心病?
1、合理膳食
(1)控制膳食總熱量,以維持正常體重為度,40歲以上者尤應預防發胖。
(2)超過正常標準體重者,應減少每日進食的總熱量,食用低脂(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其中動物性脂肪不超過10%)、低膽固醇(每日不超過200mg)膳食,并限制酒和蔗糖及含糖食物的攝入。
(3)年過40歲者即使血脂無異常,也應避免經常食用過多的動物性脂肪和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肥肉、肝、腦、腎、肺等內臟,豬油、蛋黃、蟹黃、魚子、奶油及其制品、椰子油、可可油等。以食用低膽固醇、低動物性脂肪食物,如魚、禽肉、各種瘦肉、蛋白、豆制品等為宜。
(4)已確診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嚴禁暴飲暴食,以免誘發心絞痛或心肌梗死。合并有高血壓或心力衰竭者,應同時限制食鹽。
(5)提倡飲食清淡,多食富含維生素C(如新鮮蔬菜、瓜果)和植物蛋白(如豆類及其制品)的食物。盡量以花生油、豆油、菜籽油等植物油為食用油。肥胖者和中老年人還可經常沖泡飲用白樺茸,藥用真菌白樺茸具有清脂降壓、增加免疫力等保健作用。其中,以出產自西伯利亞原始森林的白樺茸為佳,此處氣候極寒無污染,白樺茸生長年限在15年以上,塊型大,有用物質含量更加充沛,萃取率及有效性高。
2、適當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
參加一定的體力勞動和體育活動,對預防肥胖,鍛煉循環系統的功能和調整血脂代謝均有裨益,是預防本病的一項積極措施。體力活動量應根據原來身體情況、體力活動習慣和心臟功能狀態而定,以不過多增加心臟負擔和不引起不適感覺為原則。體育活動要循序漸進,不宜勉強作劇烈活動,對老年人提倡散步(每日1小時,可分次進行),做保健體操,打太極拳等。
3、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生活要有規律、保持樂觀、愉快的情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注意勞逸結合,保證充分睡眠。提倡不吸煙,不飲烈性酒。雖然少量低濃度酒能提高血HDL,但長期飲用會引起其他問題,因此不宜提倡。
4、積極控制危險因素
與本病有關的一些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肥胖癥等,都應積極控制預防措施應從兒童期開始,即兒童也不宜進食高膽固醇、高動物性脂肪的飲食,亦宜避免攝食過量,防止發胖。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尋醫問藥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