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有這些癥狀表現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病率占胃腸道腫瘤的第3位。專家表示,腸癌在早期發現,手術切除后治愈率高達95%。當身體出現以下癥狀時,需要警惕結腸癌。
1、大便異常改變
結腸癌大便的異常改變通常表現為便秘或腹瀉,便秘是由于結腸癌的腫塊造成的腸道局部狹窄,糞便難以排出。而當腫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腸管,導致腸道發生局部浸潤、糜爛、潰瘍時,患者就會出現腹瀉,一些人還會伴隨矢氣增多、惡心、嘔吐等癥狀。因此,長期慢性腹瀉不僅會造成脫水、營養不良,還可能是腸道癌癥重要的早期信號。如果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數周的腹瀉、便秘或二者交替發生,則需要格外警惕結腸癌。
左半結腸腫瘤多為浸潤型,易引起環狀狹窄,可阻塞腸管,導致大便通過時不暢,導致大便變細。腫塊型的結腸癌組織會導致大便在腸腔內受到擠壓而發生變形。當出現便次增多,便量減少,大便形狀變細變扁時,就可能是結腸癌在向你發出信號了。
2、腹痛、腹脹
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腹痛的經歷,能夠引起腹痛的疾病也很多。結腸癌引起的腹痛表現為腹部隱痛、右側有腹飽脹感,部分伴有惡心、嘔吐,多于進食一段時間后、或排便前加重,有些患者還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性狀改變等。
3、便血
痔瘡與結腸癌的都可能出現便血,因此要明確診斷后方可治療,建議到正規醫院或診所進行檢查,切不可自行診斷,以免耽誤治療。如果出現深棕色、黑色血便,或排出不成形,混有粘液、膿血的大便,則需要格外注意排除腸道腫瘤、胃出血等病變可能。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食用紅心火龍果、西瓜或添加紅色染色劑食物等亦可引起紅色血樣便,一定要注意分辨。
4、持續性便意
有些人在排便后仍有不盡感,或持續、反復出現便意卻沒有真正排便,這也是個結腸癌的向你發出的重要信號。當腫瘤組織阻滯腸道,導致腸道無法排空時,滯留在腸道中的糞便就會持續刺激腸道,使人持續產生便意。
5、體重無誘因明顯下降
體重下降對于減肥人士來說可真是個好消息,但是對于普通人而言,體重出現無誘因的明顯下降,就需要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甚至惡性腫瘤的可能。惡性腫瘤的生長會消耗身體的大量營養,因此許多惡性腫瘤患者會出現消瘦、乏力、貧血等諸多消耗性疾病的癥狀。
不論以上癥狀是否由于結直腸癌癥直接或間接引起,但是這些癥狀反復或持續出現都是的身體向你發出的重要信號,一定要及時就醫,配合醫生進行腸鏡、腫瘤標記物篩查等相關檢查。
大腸癌高危人群有哪些?
1、中老年人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腸癌發病率會隨著年齡的遞增而越來越高,50歲以上的人群發病率達到一個高峰。
2、家族病史
如父母、兄弟姐妹和子女中有一人患大腸癌,則本人患大腸癌的危險性明顯增加,應于40歲時開始行結腸鏡、糞便潛血的篩查。
3、有結直腸癌前疾病者
如結直腸腺瘤、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血吸蟲病等。其中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幾率比正常人高6.9倍。
4、腸道相關疾病者
盆腔接受過放療治療的人群,尤其女性生殖器官腫瘤接受放療后,直腸癌發病率明顯增高。近期有新發消化道癥狀,如便血、黏液便和腹痛,且伴有不明原因的貧血或體重下降的人群。
5、作息不規律
工作壓力大、生活無規律者并伴有長期便秘或排便習慣改變的人群。
6、飲食不健康者
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極易誘發大腸癌。因此,“無肉不歡”和不喜蔬果的人是大腸癌的高危人群。研究表明,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更高。有大腸癌、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將增加罹患大腸癌的風險。
預防結腸癌,做好這五點
1、飲食應當講究適時適量
結腸癌與我們的飲食有著莫大的關聯,一日三餐需要有相對固定的進食時間,不宜過晚。在食量上面要控制好,吃太少會導致身體能量不夠,吃太飽又會增加腸胃的負擔。特別按是在中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沒有年輕人的好,較易出現消化不完全的情況,產生有害物質在腸道中,不利于健康。
2、減少吃高脂高蛋白的食物
一些脂肪含量高、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吃多了不僅會造成肥胖,增加患冠心病的風險,也會增加患結腸癌的概率,高脂高蛋白的食物中富含飽和脂肪酸,攝取過多對人體不益。
3、多吃蔬菜水果以及粗糧
多吃蔬菜水果已經是在預防保健中老生常談的建議了,但是它對于身體以及腸胃確實有著諸多好處。粗糧相對于精糧來說,含有更多的膳食纖維,能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出腸胃垃圾,減輕腸胃的負擔。
4、堅持運動,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
運動對人體健康是大有裨益的,保持適當的運動量,并且堅持運動,可以使整個人的狀態更佳,也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但是要注意的是, 運動需要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在40歲之后,人體的體能會隨著年齡出現變化,盡量不要做一些過于激烈的運動,像短跑、跳遠等,可以選擇慢跑、瑜伽等方式。
5、早晚一杯白樺茸
白樺茸具有改善胃腸道功能的作用,經常使用有助預防結腸癌的發生。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研究發現,經白樺茸多糖作用后的結腸癌HT-29細胞,其形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呈現出細胞收縮,核濃縮和核小體間DNA斷裂等顯著的細胞凋亡特征。白樺茸醇提物還可降低人結腸癌HT-29細胞的CDK2/4蛋白和CyclinD1的表達、增加p21表達,抑制E2F1表達,從而影響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起到對抗癌細胞增殖的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央廣網、網易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