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早預防糖尿病?近期,韓國的一項研究稱,多刷牙可能有預防糖尿病的功效。
每天刷牙3次可防糖尿病
研究者發現,牙周病和牙齒缺失≥15顆者,糖尿病風險分別增加了9%和21%。而每天刷牙≥3次可降低8%的糖尿病風險。
進一步分析顯示,刷牙對≤51歲者與≥52歲的影響有所不同。對于≤51歲者,與每天刷牙≤1次的人相比,刷牙2次糖尿病風險降低了10%,刷牙3次則降低了14%。
在≥52歲者,每天刷牙2次沒有預防作用,每天刷牙3次糖尿病風險降低7%。牙周病對年輕人的影響更大!患牙周病的年輕人糖尿病風險增加14%,患牙周病的老年人糖尿病的風險僅增加6%。
對于≤51歲者,少1~7顆牙增加了16%的糖尿病風險,而對于≥52歲者,少15顆牙齒以上會增加34%的糖尿病風險。
男性和女性之間也存在差異。多刷牙,更能預防女性發生糖尿病。
對于女性來說,與每天刷牙≤1次者相比,每天刷牙2次和≥3次,可預防8%和15%的糖尿病。對于男性來說,每天刷2次沒用,刷牙≥3次可預防5%的糖尿病。
研究者指出,牙周疾病,尤其是特別嚴重時,會導致慢性和全身炎癥,并增加炎癥生物標記物,與胰島素抵抗和糖尿病的發展有關。
作者分析了2003~2006年韓國國家健康保險系統健康篩查隊列的18.8萬人,這些人數據完整,包括病史、口腔或化驗室檢查結果等,約1/6的受試者患有牙周病。經過10年隨訪,31545人發生了糖尿病。
作者應用了計算機建模,并調整了年齡、性別、體重、身高、血壓、社會經濟狀況、體力活動、飲酒、吸煙狀況、血管危險因素和癌癥史等,分析了牙齒健康和糖尿病之間的關系。
糖尿病和AD兩者相互關聯?
我國目前已進入老齡化社會,較常見的老年疾病分別是腫瘤、心腦血管病、糖尿病及癡呆類疾病(主要為AD)。盡管很多人會認為糖尿病和阿爾茨海默癥(AD是兩個完全不同疾病,但多項研究發現,兩者相互關聯。
其中一項研究表明,血糖升高會對認知功能產生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認知功能會普遍低于非糖尿病患者;而且糖尿病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速度,出現的腦血管病的事件也會讓AD的發病年齡提前,研究還發現糖化血紅蛋白——一個能反映近三個月來的血糖平均值的指標——與認知功能直接相關。
當然,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控制不好,不管是出現酮癥還是低血糖反應,均可能造成腦組織的損害,對認知功能有明顯的影響。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AD患者的血糖異常或罹患糖尿病比例會達到80%以上。此外,在AD患者大腦的變化中,不僅可以看到I型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缺乏和II型糖尿病相關的胰島素抵抗,而且還能看到其它與糖尿病相關的指標異常,如糖基化終末產物的異常,胰島素降解酶的異常等。
目前更有意思的是發現糖尿病患者胰腺中的胰島細胞,也有淀粉樣物Aβ沉積,郞罕氏細胞也有磷酸化tau蛋白,這是AD腦部的標志性改變,但兩者的來源居然完全一樣。
一些研究結果提示,糖尿病參與AD發病,可能是通過血管機制,即糖尿病的小血管病造成了中樞神經系統的微循環改變,或糖尿病在中樞神經系統的病理生理改變,雙重作用使大腦中出現了AD的典型病理基礎,即老年斑和神經原纖維纏結。
發現糖尿病性腎病新靶點
糖尿病患者由于不受控制的高血糖癥,容易引起糖尿病性腎病、心肌病、視網膜病和急性腎損傷等等并發癥。其中,糖尿病性腎病是全世界范圍內引起終末期腎臟病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會誘導急性腎損傷的發展,最終導致腎功能迅速喪失。而且,糖尿病患者的急性腎損傷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正在逐漸增加。因此,在糖尿病性腎病患者中預防急性腎損傷是非常有必要且有價值的。
近日,安徽醫科大學藥學院孟曉明教授在Redox Biology雜志發表了新的研究論文。研究發現,Smad3通過促進p53誘導的腎小管上皮細胞(TECs)凋亡以及NOX4介導的活性氧(ROS)產生和炎癥發生,促進了糖尿病小鼠對急性腎損傷敏感性的增加。
由于Smad3被廣泛接受為治療腎纖維化的潛在靶標,因此抑制Smad3可能在抑制糖尿病性腎病和急性腎損傷易感性方面具有雙重作用。
TGF-β及其下游基因Smad3已在慢性腎臟病(CKD)中進行了廣泛研究,被認為是腎臟纖維化的主要調節因子。
研究團隊在患者組織和糖尿病腎病小鼠模型中,均檢測到高度活化的TGF-β/ Smad3信號轉導,因此,研究人員推測糖尿病腎臟中Smad3信號轉導的激活可能會增加急性腎損傷的敏感性。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健康界、醫脈通、網易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