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癌癥發病年齡前移2歲
今日,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發布對惡性腫瘤發病數據最新分析。16年間,浙江省惡性腫瘤平均發病年齡由59.7歲下降至57.6歲;30~49歲年齡組發病增速和增量明顯;女性發病年齡提前趨勢更明顯,男性平穩。
數據來源于浙江省14個國家級腫瘤登記地區,樣本為2000年1月1至2015年12月31日間確診上報的全部惡性腫瘤新發病例,共計41.26萬例。
研究結果顯示,與2000年相比,2015年標化發病峰值年齡由65~69歲前移至60~64歲,25~49歲標化發病構成比明顯增加,60~74歲明顯減少。其中,女性標化發病峰值年齡由60~64歲前移至 50~54 歲。30~49歲惡性腫瘤標化發病構成比由2000年的16.9%增加至 2015 年 22.1%,發病增速和增量明顯。
“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前移潛在原因,包括環境污染、吸煙飲酒等不良行為生活方式、飲食結構變化、久坐熬夜缺少運動等。”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防治科主任杜靈彬表示。
醫療水平的提高和居民體檢與就診意識的改善,醫療設備、診斷技術和診斷能力的革新將潛在的癌癥患者提前診斷,直接導致了發病年齡的前移。與此同時,癌癥篩查的實施和早診早治理念的強化也降低了惡性腫瘤的診斷年齡。
無錫每天52人確診各種癌癥
為科學引導無錫市民防治癌癥,無錫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高質量地開展全市腫瘤登記的業務指導和數據統計分析工作。據監測數據顯示,2019年,無錫市共有1.9萬人新診斷為癌癥,即平均每天有52人被新診斷為各種癌癥。
無錫市男性居民發病前五位癌癥分別為肺癌、胃癌、結直腸肛門癌、前列腺癌、食管癌;女性居民發病前五位癌癥分別為肺癌、乳腺癌、結直腸肛門癌、胃癌、子宮頸癌。
同時,2019年無錫市共有1.2萬人死于各種癌癥,占總死亡人數的1/3,也就是說全市平均每天有32人死于各種癌癥。腫瘤已連續11年位居無錫市居民死因的第一位。無錫市男性居民死亡前五位癌癥分別為肺癌、胃癌、肝癌、結直腸肛門癌和食管癌;女性居民死亡前五位癌癥為肺癌、胃癌、結直腸肛門癌、肝癌和胰腺癌。
不同年齡人群發病和死亡順位不同,15~44歲青年人群,男性發病前五位的是甲狀腺癌、肺癌、腸癌、胃癌、肝癌,女性發病前五位的是甲狀腺癌、乳腺癌、肺癌、宮頸癌、腸癌;男性死亡前五位的是肝癌、肺癌、白血病、胃癌、腸癌,女性死亡前五位的是胃癌、腸癌、白血病、乳腺癌、肝癌。
45~64歲中年人群,男性發病前五位的是肺癌、胃癌、腸癌、肝癌、食管癌,女性發病前五位的是肺癌、乳腺癌、腸癌、宮頸癌、胃癌;男性死亡前五位的是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腸癌,女性死亡前五位的是肺癌、乳腺癌、腸癌、胃癌、肝癌。
癌癥應該如何預防?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癥可以運用現有的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改善生活質量。今日,疾控中心發布癌癥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識要點指出,改變不良生活方式可預防癌癥,早診早治是提高癌癥患者生存率的關鍵。
知識要點指出,可以通過三級預防來進行癌癥的防控,一級預防是病因預防,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損害;二級預防是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三級預防是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國際先進經驗表明,采取積極預防(如健康教育、控煙限酒、早期篩查等)、規范治療等措施,對于降低癌癥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顯著效果。我國實施癌癥綜合防治策略較早的一些地區,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現下降趨勢。
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癌癥。世界衛生組織認為癌癥是一種生活方式疾病,吸煙、肥胖、缺少運動、不合理膳食習慣、酗酒、壓力、心理緊張等都是癌癥發生的危險因素。戒煙限酒、平衡膳食、適量運動、心情舒暢可以有效降低癌癥的發生。
癌癥的發生是人全生命周期相關危險因素累積的過程。癌癥防控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情,要盡早關注癌癥預防,從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接觸煙草、酒精等致癌因素,降低癌癥的發生風險。
知識要點指出,癌癥是由于自身細胞基因發生變化而產生的,是不傳染的。一些與癌癥發生密切相關的細菌(如幽門螺桿菌)、病毒(如人乳頭狀病毒、肝炎病毒、EB病毒等)是會傳染的。通過保持個人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接種疫苗(如肝炎病毒疫苗、人乳頭狀病毒疫苗)可以避免感染相關的細菌和病毒,從而預防癌癥的發生。
定期到專業機構做防癌體檢。目前的醫學技術手段可以早期發現大部分的常見癌癥。使用胸部低劑量螺旋CT可以檢查肺癌,超聲結合鉬靶可以檢查乳腺癌,胃腸鏡可以檢查消化道癌等。知識要點指出,每個人要根據個體年齡、既往檢查結果等選擇合適的體檢間隔時間,防癌體檢專業性強,講究個體化和有效性,應選擇專業的體檢機構進行。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澎湃新聞、騰訊網、大河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