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養生注意四原則
1、早睡早起保養陽氣
立秋是進入秋季的初始,“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太過。另外,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有一定意義。一般來說,秋季以晚 9~10 點入睡、早晨 5~6 點起床為宜。
2、飲食需滋陰潤肺
酸味收斂肺氣,辛味發散瀉肺,秋天宜收不宜散,且酸可生津,所以飲食上要多酸少辛,盡量少吃蔥、姜等辛辣之品,適當多食酸味果蔬。秋時肺金當令,肺金太旺則克肝木,故《金匱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說。秋季燥氣當令,易傷津液,故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3、健脾以潤燥為主
秋季燥邪為主,故健脾應當以潤燥為主。燥氣太過,易傷津液,表現為各種干燥、澀滯的癥狀,如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膚干澀,甚則皸裂,毛發不榮,小便短少,大便干結等;易傷肺,表現為干咳少痰,或痰黏難咯,或痰中帶血,甚則喘息胸痛等。由于肺與大腸相表里,肺津耗傷,大腸失潤,傳導失司,可現大便干澀不暢等癥。立秋健脾不但可以改善以上多種癥狀,還可以提高抵抗病邪的能力。
4、切忌悲憂傷感
秋三月,使情志安定平靜,用以緩沖深秋的肅殺之氣對人的影響;收斂此前向外宣散的神氣,以使人體能適應秋氣并達到相互平衡;不要讓情志外泄,用以使肺氣保持清肅。這是順應秋氣、養護人體收斂機能的法則。所以立秋節氣要注重精神調養,避免急躁,放慢生活節奏,保持內心平靜,心情舒暢,切忌悲傷而傷肺。
立秋吃瓜 健脾利濕祛燥
1、清蒸絲瓜清香通便
絲瓜可以從春末吃到初秋,它有利尿涼血、解毒通便的作用。可以清蒸絲瓜,加點肉末和蒜末,稍微蒸一下,淋點海鮮醬油,味道非常好。絲瓜汁水豐富,最好現做現吃,放置時間別太長,否則會變黑,影響食欲。另外,絲瓜尖(也就是絲瓜藤上的嫩尖)涼拌或者蒜蓉炒很好吃,清甜爽口,對肺和皮膚都很好。
2、木瓜煨湯祛燥潤腸
木瓜除了當水果,還可以煲湯。木瓜燉湯味道清爽,能補水祛燥。另外,木瓜中富含的酶還能幫助消化,適合便秘和消化不良者食用。孕婦產后,燉點木瓜魚湯喝,有催奶、補益身體的作用。推薦木瓜排骨湯,準備一到兩斤排骨,加一斤左右的木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將排骨第一次煮開的血沫水倒掉,然后 將木瓜、排骨和少許南杏仁放入煨罐中,煮沸之后用小火燉,出鍋前加少許鹽。
3、瓠瓜餃子清熱開胃
將瓠瓜切成絲,搭配肉餡(豬肉、牛肉、羊肉或蝦肉等),攪拌均勻后做餡,口感很好,葷素搭配也合理。瓠瓜性平,有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的功效。初秋氣溫仍較高,很多人胃口不好,將肉類和瓠瓜一起做菜,保證了蔬菜的攝入,也增加了蛋白質的攝入。瓠瓜中胡蘿卜素含量較高,能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另外,其中還有胰蛋白酶抑制劑,對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能起到一定的降糖作用。
4、立秋吃南瓜搶秋膘
立秋人們要吃南瓜,此食物被認為是“搶秋膘”的首選食物。這是由于入秋以后,氣候干燥,皮膚黏膜水分加速蒸發,身體容易出現燥熱情形。而南瓜具有潤燥的功效,同時能給人以飽腹感,認為吃了南瓜能夠儲備過冬的能量。中醫認為,南瓜性溫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中益氣、消炎止痛、解毒殺蟲的功能。
立秋后養肺做好這5點
1、運動養肺
秋季適量運動,對于增強體質,提高心肺功能非常有益。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郊游等,但運動量要適度,不要過大,以身體微微出汗為度,避免大汗淋漓損傷“陰液”。
2、飲食養肺
秋季氣候干燥,飲食上應多食用一些具有養肺生津、滋陰潤燥的蔬果,如白蘿卜、胡蘿卜、梨、蘋果、葡萄、香蕉、柿子、冬瓜、百合等。此外,應忌食油膩厚味。不宜吃燒烤,少食辛味之品,以防加重秋燥癥狀。
3、情緒養肺
中醫認為,“悲傷肺”。所以,中年男人秋季應注意心理保養,讓自己保持愉快心情和樂觀情緒,以免悲傷情緒損傷肺臟。
4、起居養肺
秋季氣候變涼,應根據氣溫變化及時增減衣服,進入晩秋季節更應如此,以防寒氣侵襲肺部和氣管,引發呼吸道疾病和其他慢性病。此外,還應早睡早起,順應“秋冬養陰”原則。
5、喝茶養肺
不少茶飲有養肺潤肺的功效,因此多喝茶對肺有好處的,其中白樺茸茶飲值得推崇。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具有防癌抗癌、清脂降壓、降血糖、養肺保肝、改善胃腸道功能等作用。研究發現,經常使用白樺茸有助減輕肺部炎癥,對于人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株的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央廣網、騰訊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