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腦梗更加高發
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約占全部急性腦血管病的70%,以中老年患者多見。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由缺血、缺氧導致的局限性腦組織缺血性壞死或軟化。最新數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腦梗去世患者高達200萬,大約12秒就會有一個人患上,每21秒就有一人致死,腦梗已經成為我國國民第1位的死亡原因。
目前研究認為:寒冷天氣下,收縮壓明顯升高,心腦血管發病率明顯增加,年齡越大者,受影響越大。寒冷刺激導致腦血管強烈收縮;夜間入睡后,迷走神經興奮,血壓偏低,血流減慢;長時間處于睡眠狀態,水分攝入少,血黏度增高,是腦梗死高發的三大原因。
寒冷天氣可引起微動脈收縮、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壓升高,如果既往身體本身有其他危險因素如動脈硬化、高血脂或高血糖,導致腦梗發作的幾率就大為增加。因此,寒冷天氣里,特別需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引發血壓波動。
此外,很多腦梗患者會在早上發作。究其原因,是因為在早晨,人體血壓會比較高,血壓波動是一天中最大的時段,此時也是一天中氣溫最低的時段。血壓過高,血壓波動過大可能會導致血管斑塊破裂,如果斑塊處在心臟,可就會導致心梗。而斑塊在大腦處,就會導致腦梗,危及患者生命。
腦梗有哪些異常信號?
一般來說,腦梗找上門時,人體通常會有一些異常的表現。出現以下異常需引起重視:
1、嗜睡、打哈欠
腦部出現缺血癥狀,會導致大腦動脈粥樣硬化,隨著血管的硬化、斑塊的形成,影響腦部血液循環,大腦的中樞神經出現缺氧、缺血現象,怎么睡也睡不醒,哈欠頻繁、困倦,可能是中樞神經缺氧引起的。同時伴有喝水時無故嗆水、流口水等癥狀。
2、頭暈、頭痛
若出現間歇性或突發性的頭暈、頭痛,且時間持續在十幾分鐘左右,這或是腦梗即將來臨的“信號”。腦部血管出現堵塞的情況下,腦部神經會出現缺血、缺氧現象,嚴重甚至出現壞死,繼而引起頭暈、頭痛。
3、肢體控制能力下降
腦部缺血的情況下,大腦中樞神經對肢體的控制能力會減弱,從而出現身體單側出現麻木、手腳發涼、握不住水杯等現象,這些現象可能預示著腦部血管已出現堵塞。
4、失語、發音困難
若因腦部缺血,引起腦部控制語言中樞出現壞死,就會導致人體出現發音困難、吐字不清、失語等現象。通常情況下,還會伴有性格的突變,例如變得沉默寡言、表情冷漠,或者出現急躁多語,但講話沒有邏輯的現象。
發生腦梗死后,病情較輕者可表現為語言困難、口眼歪斜等,嚴重者可出現肢體偏癱、暈厥甚至昏迷。此時,家屬應保持冷靜,立即撥打120呼叫急救車。
老年人冬季如何預防腦梗?
1、按時治療基礎疾病
與腦梗死關系密切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肥胖、風濕性心臟病、心律失常、各種原因的脫水、各種動脈炎、休克、血壓下降過快過大等,因此在寒冷冬季有基礎疾病的中老年人更要及時治療,按時用藥,避免病情加重,尤其要控制好高血壓。
2、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
想要預防腦梗要在飲食上下功夫,堅持低脂低糖高纖維的飲食原則。高血脂病人要減少脂類、膽固醇的攝入控制肥肉的攝入,適量吃些精瘦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粗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
3、堅持體育運動
缺乏體育運動是心腦血管病發病的獨立危險因素,更是增加死亡風險的獨立因子,而規律的有氧運動則能降低慢性病患者45.9%的全死因風險。雖然預防效果與規律的有氧運動強度、持續時間正相關,但仍需強調個體化選擇運動種類、強度、頻率及持續時間,循序漸進并且不暫停原有慢性病藥物治療,老年患者尚需注意運動安全。
4、定時復查
患有冠心病、心梗、腦梗等心血管疾病患者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復查,尤其要注意血壓、血脂以及血液流動情況,及早的發現問題并盡早進行針對性的治療。
5、補充天然抗氧化劑
抗氧化劑是血管健康必須的營養物質,能有養護血管,預防心腦血管疾病。研究發現,抗氧化劑進入體內,可抵御自由基對血管的“老化作用”,使血管“年輕態”。而藥用真菌白樺茸中便富含極具抗氧化活性的物質。
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許多實驗發現白樺茸具有極好的抗氧化效果。白樺茸的水提物可以有效抑制細胞中核酸的氧化過程,同時保護細胞內源DNA不受H2O2的破壞,由此具有極強的抗氧化活性;深入挖掘白樺茸中抗氧化活性物質發現,白樺茸的多酚、多糖、三萜類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等均具有強抗氧化性。白樺茸 80%乙酸乙酯提取物針對 DPPH 自由基、羥基自由基、超氧化物陰離子自由基具備非常突出的清除活性,發酵液的甲醇提取物同樣具備相當突出的自由基清除活性。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央視網、騰訊網、齊魯晚報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