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耳久泡產生多種傷肝病菌
李愛平時工作比較繁忙,根本沒有時間運動,為了保持容顏和身材而習慣喝銀耳湯,認為不僅僅減肥,而且也能為身體補充膠原蛋白。所以李愛和媽媽共同熬銀耳粥喝,但媽媽因為提前泡發銀耳太麻煩,一次性會泡一大盆,吃的時候撈出一點來。
但前段時間,李愛感覺腹部不適,持續性腹瀉且沒有任何食欲,起初總以為是腸胃炎。但有一天李愛上班時腹部有劇烈疼痛、不停地冒冷汗且站不穩,立即送醫院做檢查,結果被診斷為肝癌。后來母親也做了相關檢查,結果也被診斷為肝癌。
醫生在咨詢母女生活習慣時發現,之所以兩人同時患上肝癌,其主要原因是久泡的銀耳。本身銀耳屬于高營養價值的食物,但經過長時間泡發可滋生多種細菌,特別是米酵菌酸。長時間喝會損害肝細胞,造成肝細胞變性或壞死,從而增加肝細胞癌變風險。
媒體此前還報道過兩父子同時患上肝癌的新聞,原因則在黃曲霉毒素上。原來父子二人的日常飲食狀況非常糟糕,妻子做飯用的糧食是存放了將近1年的糧食,部分糧食已經發生了霉變——產生了對肝臟有著極大損傷的黃曲霉毒素。不健康飲食,不僅影響胃腸道健康,同時也會帶來肝損傷,被很多人忽視了。
醫生總結最傷肝的四個因素
1、乙肝病毒感染
相關醫學研究表明,長期乙肝病毒侵入,是誘發肝癌的一大重要原因。乙肝病毒在侵害人體的時候,會先刺激肝臟組織產生炎癥。而炎癥往往也是最早期的癌癥趨向之一,如果不加以及時的抗病毒治療,炎癥轉化成硬化,繼而轉化成肝癌的概率也就會大大增加。醫生建議:健康的朋友一定要養成接種乙肝疫苗的意識。
2、中國人特有的酒桌文化
說起聚餐吃飯,對于我們國人來說,算是家常便飯的事情了,例如婚宴、酒宴、工作宴會等等,無一不體現出我國人民愛熱鬧,喜歡一起吃飯聊天的特點。一種酒桌上的中國特有文化也悄然到來——敬酒,很多因為敬酒喝多喝醉。根據某項社會調查顯示,因為酒桌文化的緣故,中國人,尤其是男性攝入的酒精平均量要高于其他國家60%左右。喝酒傷肝,大家都懂的。
3、黃曲霉素威脅性大
前文已經提到,黃曲霉素是一種已經確認的致癌物,尤其誘發肝癌。黃曲霉素也有很多種,其中B1危害性最大,它又被稱為香豆素,是已知的化學物質中,致癌概率非常高的一種。黃曲霉素B1大多出現在一些變質、霉變的糧食上,例如花生、大豆、大米、面粉等等。而這些恰恰也都是我國大部分民眾最主要食用的主食品種。
4、大量濫用中藥現象
中醫作為我國文化的瑰寶,對于現代醫療的推動和幫助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任何事情,過猶不及,很多朋友會過分追求中藥的“神奇療效”,繼而購買大量的中藥配制服用。然而這種行為,無形中也為肝癌的發生埋下隱患。很多養生愛好者認為,中藥多屬于草本植物,并不存在西藥的藥物毒性,自然也可以隨意配制服用。其實并不是這樣,根據相關中醫藥的成分研究,即使是草本中藥,在過量無限制的服用下,也是會給肝臟積累毒性的。
遠離肝癌,應該這樣做
1、定期篩查
針對高危人群應定期篩查:至少每半年查1次B超和甲胎蛋白(AFP),對于B超診斷不明的,可合理選擇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影像學檢查手段,上述方法仍不能確診時,應進行肝組織活檢。尤其是乙肝患者,每3~6個月必須查乙肝兩對半、病毒DNA、肝腎功能、AFP、血常規、肝膽胰脾腎B超,以監測抗病毒效果和疾病進展情況。
2、調情志
生病的每一個人,都會或多或少有消極的情緒,但是積極的情緒一定是有助于提高身體免疫力的。
3、適寒溫
肝病患者免疫功能大多是紊亂的,對于外界刺激的應對能力也是減弱的,不同時節應注意養生,做好防護工作。
4、飲食有節
對于乙肝及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我們建議盡量少吃雞肉、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和海鮮;對于脂肪肝患者,應盡量避免高糖、高脂、高碳水飲食;對于所有的肝病患者,應禁煙酒,不吃霉變食物。
5、規律作息
肝臟是全身最大的解毒器官,一般認為晚上11點至凌晨1點是肝臟的解毒時間,肝病患者本身肝功能部分受損,如果經常熬夜,肝臟不能維持其正常的排毒功能,更易致疾病的進展。
6、適當運動
尤其針對脂肪肝患者,通過中等程度的運動鍛煉減重是治療脂肪肝的最有效的方法。運動能增加機體的免疫力,但是所有的運動要以“不累”為度。
此外,日常生活中還可以經常沖泡飲用白樺茸精華。據科普專著《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記載,科學研究證明,白樺茸對多種肝癌細胞都存在明顯的抑制作用,發酵的白樺茸顯著抑制肝癌HepG2細胞增殖,其抑制作用與給藥時間和給藥濃度呈正相關。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騰訊網、新浪網、網易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