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林區農戶手中收購白樺茸菌株,經過清洗、晾干、粉碎、包裝成袋,再通過電商平臺或代理商銷售......這是我國白樺茸市場誕生以來的貫用做法。和靈芝、姬松茸等藥用真菌類似,白樺茸具有抗腫瘤、降血糖、預防三高和增強免疫系統等作用,且有著更加豐富的營養價值。值得一提的是,白樺茸需寄生于白樺樹上,目前還無法進行人工培育,主要依靠野生白樺茸資源,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白樺茸產品的消費普及。
“傳統的白樺茸加工方法和使用方法,俄羅斯早在五六百年前就有記載了。對于白樺茸這類稀缺性資源的價值開發,傳統技藝日益不能適應用戶對高品質白樺茸的健康需求,現代化設備、工藝技術等的應用才是突破行業瓶頸的關鍵。”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憑借在白樺茸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的技術突破,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成功實現西伯利亞白樺茸的高效利用,率先打開我國白樺茸高端市場“藍海”。

媲美靈芝 野生白樺茸深藏閨中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俄文名chaga,寄生于白樺樹上,是一種藥用價值很高的真菌,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緯40 ~50 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歐、日本北海道、中國黑龍江等高寒地帶。其中,俄羅斯西伯利亞原始森林有著全球規模最大的白樺林和白樺茸原料儲備,加之處于極寒地帶天然無污染,生長期可達10年至15年以上,營養成分凝聚充分,遠高于其他國家的白樺茸,被全球公認品質最好。
在國內,白樺茸的知名度及市場規模遠不及靈芝、冬蟲夏草、瑪卡等明星產品;但在國外,白樺茸卻是名符其實的健康明星,美國、歐洲將白樺茸列為超級食品,廣泛應用于醫藥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的開發;在俄羅斯,白樺茸更是當地的民間古方,莫斯科醫學院1955年宣布其為抗癌物質,白樺茸的相關產品被用于醫治許多惡性腫瘤、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肝病、胃病。
現代藥理檢測發現,白樺茸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體、 真菌多肽、樺褐孔菌素、樺褐孔菌醇、多種抗氧化三萜類化合物、黑色素類、低分子多酚類及木質素類化合物等超過 215 種有效成分。更令人興奮的是,每克白樺茸活性酶含量高達35000單位,是靈芝的55.6倍,因而白樺茸也被稱之為“西伯利亞靈芝”。
在楊波看來,過去國內醫學界、健康產業界之所以對白樺茸關注度不高,主要是因為國產白樺茸有效成份低、產量少、產業化程度低以及技術工藝落后。一旦具備現代化工藝水準、更高品質的西伯利亞白樺茸進入中國市場,勢必激活整個白樺茸市場,掀起國內醫學界共同探索白樺茸應用價值熱潮。

俄羅斯野生白樺茸
工藝創新 白樺茸成健康產業“新寵”
去年1月17日,以中俄“一帶一路,健康中國”西伯利亞白樺茸走進中國項目啟動為“拐點”,我國白樺茸進入全面發展期。相關統計顯示,近一年多來,我國新增白樺茸經營企業超過100家,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進口西伯利亞白樺茸則保持了兩位數增長率。
據悉,“一帶一路,健康中國”項目由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共同發起,得到了中國保健協會、北京移動互聯網健康服務協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旨在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和“健康中國”戰略,促進中俄白樺茸產業的全方位合作,面向中國市場普及白樺茸高效利用理念和現代化工藝,打造中俄健康產業合作標桿,傳承中俄友誼。
“我們和俄方企業共同研制的西伯利亞白樺茸,是世界上率先且目前唯一將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現代化工藝用于白樺茸的精制,產品粉末達納米級,最大限度地去除粗纖維、灰分等無效雜質,使白樺茸的吸收利用率達到98%。”楊波表示。與單純的進口貿易不同,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俄羅斯企業為戰略性合作,雙方共同投資在貝加爾湖畔建設白樺茸技術研究中心和現代化生產基地。
頂級西伯利亞白樺茸的引進,無疑帶動了我國整個白樺茸市場,更給傳統的白樺茸產業帶來了新的技術變革,告別過去的“粗放”發展。“粗加工白樺茸產品不論在有效性、還是在價格上,都難以和進口的西伯利亞白樺茸競爭。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費水平升級,低端產品競爭更加激烈、也越來越難做了。”一位國產白樺茸廠商告訴記者。據了解,越來越多的國內白樺茸企業表示,下一步將加大技術革新和新品研發,以適應未來白樺茸市場發展。

去年10月,我國發布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大健康產業迎來發展契機。來自京東的大數據顯示,新中產階段愿意為健康買單。而在我國近一年來供給側改革和消費升級的推進過程中,健康是消費升級中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毫無疑問,對中老年健康、慢性病等極具價值的白樺茸,未來將有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有望成為中老年健康產業“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