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將于今年7月1日正式實施。“中醫藥法的啟動實施,將為中成藥及藥用真菌等健康產品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日前表示。近日,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國內多家醫學研究機構、腫瘤醫院達成戰略性合作,圍繞白樺茸進行抗腫瘤研究和應用開發。

市場:抗腫瘤中成藥成新增長點
隨著人口老齡化、現代生活方式及外部環境因素等多方面影響,我國癌癥發病人數持續上升,截至2015年底,我國癌癥患者數量接近430萬。與此同步,抗癌藥物市場需求不斷擴大,其規模接近千億,其中抗腫瘤中成藥成為術后、放化療法輔助治療重點。
醫藥分析人士指出,“中成藥在腫瘤保守治療和術后恢復有著顯著優勢,可減輕放化療副作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受《中醫藥法》即將實施的政策利好影響,抗腫瘤中成藥成為藥企關注熱點。”據悉,我國多家國內藥企加大了抗腫瘤中成藥布局,包括以嶺藥業、步長制藥、天士力制藥、紅日藥業及浙江康萊特藥業等。
根據中醫藥法的指導方針,國家鼓勵中醫西醫相互學習、相互補充、協調發展,發揮各自優勢,促進中西醫結合。多位腫瘤專家近期表示,西醫注重微觀和局部,中醫注重宏觀和整體,兩者進行結合在治療腫瘤、慢性病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尤其在中成藥研究方面。
目前,國內外諸多研究證實,中醫藥治療、藥用真菌等天然物質對于“抗腫瘤”確有效果。例如在俄羅斯和日本,藥用真菌白樺茸被列為抗癌有效物質,政府批準用于抗腫瘤醫藥品開發,當地腫瘤醫院積極推行白樺茸輔助療法,已有十余款白樺茸產品獲準上市,在歐美、日韓等國家熱銷。
前景:西伯利亞白樺茸等將受益
毫無疑問,在中醫藥發展的政策利好下,白樺茸等藥用真菌、動植物藥材將獲得更多發展機遇。目前,以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為代表,加快了白樺茸的推廣步伐。
一方面,從俄羅斯進口優質西伯利亞白樺茸,可有效解決我國當前白樺茸技術落后和產能不足的現狀,滿足腫瘤患者輔助治療的新需求;另一方面,白樺茸企業與國內中醫藥研究機構加強合作,進一步完善白樺茸中藥醫應用規范和腫瘤價值開發。
在開放、包容的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以及“健康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中國中產階段崛起等多因素驅動下,國外優質健康產品也加速了進入中國市場的步伐,以西伯利亞白樺茸為代表受到市場熱捧,大健康產業正在形成了中西合璧、內外包容發展的態勢。據楊波介紹,“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為俄羅斯民間古方,也是我國的名貴中藥材。主要分布于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緯40°~50°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歐、日本北海道、中國黑龍江等高寒地帶。”隨著中俄白樺茸產業合作的加強,白樺茸引起了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北京市中醫研究所等知名研究機構的重視。
而隨著今年1月《中醫藥“一帶一路”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發布,中醫藥的國際化推廣成為健康企業另一個增長機會。“基于我們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健康產業的豐富合作經驗,中醫藥跨境健康旅游及文化交流將成為我們重點布局方向。”楊波透露。
本文來源于:搜狐健康:http://www.sohu.com/a/154672940_208452
本文來源于:搜狐健康:http://www.sohu.com/a/154672940_208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