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大批中小白樺茸品牌退市,低端產品淘汰加速;另一方面,頭部品牌年銷售額過億,市場占有率持續提高,行業呈現兩極分化的新格局。
洗牌分化加劇 大批中小品牌退出市場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屬于刺革菌目的真菌,具有防癌抗癌、降血糖、清脂降壓等保健作用,主要寄生在白樺樹活體上,分布于北緯40°~50°的高寒地區如北美、芬蘭、波蘭、俄羅斯、中國黑龍江、日本等國家和地區。受極寒氣候影響,白樺茸生長極其緩慢,我國大興安嶺、長白山次生林出產的白樺茸生長期為5-10年,俄羅斯西伯利亞原始森林出產的白樺茸生長期則可達10-15年以上,由于無法人工培育,屬野生資源,全球白樺茸原料極其稀缺。
在國內,隨著白樺茸健康價值研究的不斷深入,以及俄羅斯西伯利亞白樺茸獲準進入中國市場,白樺茸消費普及持續提升,尤其受到中老年消費群的青睞,成為近年來市場成長最快的大型藥用真菌之一,行業銷售規模超過10億元,引起健康產業界普遍關注。一些中小企業通過OEM和電商平臺快速進入市場,分享行業成長紅利,誕生了保怡健、森林鉆石等數十個國產品牌。
然而,由于缺乏專業技術團隊支撐和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大多數中小白樺茸品牌只能聚焦在白樺茸茶、袋泡茶等粗加工產品上,缺乏競爭力,售后服務能力也較弱,逐漸被市場淘汰,包括保怡健、森林鉆石等在內的十余個白樺茸品牌先后在市場上絕跡。在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下,以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為代表專注品質創新和外向型發展的健康企業則趨勢做大做強。
數據顯示,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從俄羅斯原裝引進的西伯利亞白樺茸,自2016年年初進入中國市場以來連續多年保持20%以上的市場增長率,年銷售規模超過億元,成為國內白樺茸行業名符其實的龍頭企業和頭部品牌,受到國內多家主流媒體關注報道。
據悉,與國產白樺茸品牌發展模式不同,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選擇了遠赴俄羅斯投資白樺茸產業的發展戰略,與當地龍頭企業進行戰略性合作,共同投資在伊爾庫茨克建設白樺茸技術研究中心和現代化生產基地,率先將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現代化工藝運用于白樺茸有用成分的提取,推出引領國際行業趨勢的100%水溶性白樺茸提取物產品。通過“出海”戰略,實現白樺茸原料及現代化工藝創新的雙重品質保障,為俄羅斯進口西伯利亞白樺茸的中國市場銷售打下了堅實基礎。
原料成本居高不下 行業醞釀漲價潮
在行業加速洗牌、競爭日趨激烈的同時,白樺茸還面臨原料成本高居不下的難題。“我們在伊爾庫茨克原始森林的居民定居點設置了大量白樺茸原料收購點,由于需求的增長以及人力成本的上升,白樺茸原料收購價格幾乎每年都在上漲。”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原料成本未來極有可能反映在產品的終端價格上。
據介紹,由于白樺茸生在白樺樹上,無法規模化采集,只能依靠人工采集,由當地的獵人、伐木工人等深入原始森林腹地,費時費力,有時在森林里尋找兩三個小時也難以發現一顆白樺茸,采集成本高昂。而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生產銷售的西伯利亞白樺茸,生產1公斤成品需要200公斤原料。隨著白樺茸消費的增多,這一野生資源變得更加難以尋覓。
“平均2萬棵西伯利亞白樺樹五年才能長一顆菌株,子實生長10年以上藥效才充分。這意味著在同一棵白樺樹上,要過10余年才能采集到一顆真正具有藥用價值的白樺茸。”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董事長巴沙說。
在林業專家眼里,白樺茸是一種對白樺樹最為致命的有害病菌。一旦被白樺茸菌株寄生,就無法逃脫。白樺茸不斷吸食樺樹養分,直至樺樹枯竭而死,對于白樺樹而言,白樺茸是必須遠離不可的“癌細胞”。由于這種獨特的寄生關系,白樺茸又被稱為“樺樹之癌”。然而,在醫學研究人員眼中,白樺茸卻是防癌抗癌、降血糖、清脂降壓的“良方”,營養成分豐富,是21世紀最具研究價值和開發潛力的大型藥用真菌之一。
楊波表示,“為控制產品終端價格,我們在內部的生產運營上進行了多輪挖潛,通過精細化、自動化、規模化以及產銷售分離模式等降低生產成本,西伯利亞白樺茸自2016年引進至國內一直未做價格調整。”
但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未來半年白樺茸漲價是大概率事件”。國家統計局在日前發布的報告中指出,2018年,我國65歲及以上人口比重達到11.9%,0—14歲人口占比降至16.9%,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人口老齡化帶來的一個負面影響就是慢病患者的增多,老齡健康消費需求隨之增長。作為大型藥用真菌的重要代表,白樺茸在國際上已有較高認知度,其在國內的研究與應用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