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聞臭味、竟是腦中風
58歲的陳女士一周前突然感覺聞到一種怪味兒。“不管走到哪兒,我都能聞到這種有些發臭的味道,有時一天會聞到好幾次。奇怪的是,只有我自己能聞到,別人卻聞不到。”
陳女士到哈爾濱市第二醫院就診,被檢查為腦卒中,堵塞部位是大腦顳葉處。據主治醫生李廣華主任介紹,顳葉位于外側裂下方,主要負責嗅覺的感知。正因為這個部位發生堵塞,才使得患者出現了幻味的情況。原來,當聞到“臭味兒”的時候,其實已經發生了腦卒中。
另一位劉先生,近日總是咬舌頭,起初他還和老伴兒開玩笑,說是自己饞肉了。沒過兩天他在起床時突然口齒不清,左側身體無法行動,家人急忙將他送到了醫院,經過檢查后發現是患上了腦梗。
頻繁咬傷舌頭,并不是“饞肉”,而是腦血管病發出的警報。當發生腔隙性梗死后,腦血管病變會導致中樞神經變得不敏感,此時就會出現咬舌頭、掉筷子、口角流涎等癥狀。腦中風的癥狀之所以“千奇百怪”,是因為腦部不同的血管堵塞,導致的癥狀也各不相同。專家提示,頭暈、視物重影、偏盲等都是中風的明顯癥狀。
腦中風有四大高危人群
1、高血壓
血壓越高,發生中風的機會越大。高血壓病人發生中風的幾率是血壓正常人的6倍,大約80%的腦出血病人都是由于高血壓引起的。
2、高脂血癥
血脂增高一方面使得血液粘稠,血流緩慢,供應腦的血液量減少;另一方面可加重動脈硬化的程度。目前認為膽固醇增高、低密度脂蛋白增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與腦血管病的發生有關。
3、糖尿病
糖尿病常伴動脈硬化,而且血內葡萄糖含量增多也會使血粘度和凝固性增高,有利于腦血栓形成。有資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患中風的年齡要提早10年,發病人數比血糖正常的人高2~4倍。
4、心臟病
腦的血液來源于心臟。當心肌梗塞、心力衰竭時,腦的供血量不足,會引起腦梗塞;當風濕性心臟病合并有心房顫動等心律失常發作時,心房內的栓子脫落進入腦血管,可引起腦栓塞。
另外還有很多其他危險因素,如年齡、腦血管病家族史、不良生活習慣等。年齡越大中風風險越高,55歲以后發病率大大增加;吸煙、酗酒、高鹽飲食等不良的生活習慣也會增加中風的危險。
寒冷天氣,如何預防腦中風?
1、控制血壓
高血壓病人要遵醫囑按時、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可自行停藥,最好每日測1次血壓,特別是在調整降壓藥物階段,以保持血壓穩定。每日可適當服用白樺茸,有助于清脂降壓、預防血管痙攣引發血壓階段性升高。
2、戒煙限酒
吸煙能使血管內皮損傷,逐漸引起血脂增高,血黏度增大,腦血流減少,使動脈狹窄提前發生,硬化加快。每天喝酒以不超過50克為宜,有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動脈硬化等基礎疾病的患者最好不要飲酒。在酒精的作用下,交感神經興奮,導致血管收縮,壓力增大,容易導致血管壁破裂而引發腦出血。
3、合理飲食
飲食不當也是導致高血壓、冠心病的重要原因之一。日常飲食應力求多樣化,清淡、少鹽、少脂肪,多吃應季蔬菜水果。同時也要攝入適當的蛋白質,如奶、豆制品、魚、肉、蛋。禁止大吃大喝,暴飲暴食,尤其晚飯要限制肉蛋類及面食,控制好體重。冬季干燥,宜多喝水,以白開水與清茶為宜。
4、心態平和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應控制好情緒,避免情緒激動。減少緊張、焦慮,保持平和的心態。日常可用疏肝理氣、養心安神的中藥調理,如菊花、百合、荷葉、玫瑰花代茶飲。
5、生活規律
要養成有規律的生活習慣,注意安排好生活,定時作息,避免長期處于緊張狀態。要養成每天30分鐘的鍛煉習慣,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于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供血。
6、避免感冒
感冒可以誘發或者加重心腦血管疾病病情,因此冬季要特別注意防寒保暖,避免感冒。外出時要穿暖和,戴上帽子手套,避免受到寒冷的刺激。室內相對暖和,應適當減少衣服。室內外溫差不宜過大,并要保持一定的濕度,定時開窗通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