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吃牛肉面、加辣加油條
張女士說,她特別喜歡吃牛肉面,基本上隔一天就要吃一次,而且還特別喜歡加辣,吃的時候再泡一根油條在湯里面,就是因為這個習慣,張女士吃出了大問題。“我以前就經常便血,可能是因為我喜歡吃辣的,上火了,所以我也沒注意,但是前不久,我就發現大便不太正常了,經常拉稀,不像正常的形狀,有的時候又幾天不大便,小肚子也經常有些痛。”
于是,心懷忐忑的張女士來到了醫院就診,檢查結果顯示張女士罹患大腸癌。專家介紹,醫學界早就發現,過量吃紅肉,是罹患大腸癌危險因子。外國研究也指出,紅肉中又以牛肉,容易誘發大腸癌,致癌率超過羊肉、豬肉,像西方吃牛肉較多的國家,大腸癌發生率也比亞洲高。
醫生表示,牛肉和羊肉中的左旋苯基丙氨酸和肌胺酸這兩種胺基酸,含量比其他肉類高,一旦遇高溫,如經過煎、炸、烤這些烹調方式,就會成為致癌物質。每天吃紅肉超過100克到150克,相當于半個手掌大小,患癌幾率就會增加,比如說很多人喜歡吃牛排,一份牛排就超出建議量的很多倍了。
盤點大腸癌的六大風險因素
1、不愛吃蔬果、全谷物類食物
有研究顯示,每天多吃10克膳食纖維,可降低10%的大腸癌發生幾率,吃得越多降低幾率就越大,最為理想的狀態是每天保持在25-30克之間。專家表示,膳食纖維主要是幫助腸道的蠕動,減少有害物質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膳食纖維主要來源于蔬果和全谷物,例如蘋果、櫻桃、棗類、筍類、菜花、菠菜等,全谷物類有燕麥、糙米雜糧、全麥面包等。
2、不愛喝水
即使吃再多的膳食纖維,水喝的不夠也沒有用,專家表示,每天喝足5杯水,大腸癌的發病幾率將降低45%,現在很多人都無法達到這個量,尤其是經常坐在空調房間的人。此外,喝水的時間也很重要,最好在早晨起床的時候喝一杯水,這樣能夠促進排便,有利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3、愛吃紅肉、加工肉品與燒烤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早就把紅肉、加工肉作為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列為一級致癌物。之所以加工肉會誘發大腸癌的發生,主要原因是在加工過程中化學添加劑的成分,而紅肉導致大腸癌的原因在于經過高溫燒烤后,會產生異環胺,人體攝入后經過酵素活化,會使致癌基因突變。
4、肥胖
肥胖的人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體重正常的人高出1-2倍。其實不僅僅發生在大腸癌上,對于所有腫瘤,肥胖都是一項高危因素,因為肥胖容易引發炎癥反應,長此以往,容易導致基因的癌變。專家建議,無論處于何種年齡段,每個人都要盡量保持自己的體重在合適的范圍。
5、不運動
在臨床上,有將近1/4的大腸癌患者發生的原因歸因于久坐或者不運動,專家表示,運動不但能夠減少肥胖發生,還能夠增強自身的免疫力,減少腸道炎癥的發生,增加腸道的蠕動,防止便秘等。預防大腸癌一定要保持每周5天,每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量。
6、忘記篩查
大腸癌大多數都是因為腺瘤性息肉經過5-10年的時間演變而來,只要在這段時間內,定期篩查,是完全有可能預防大腸癌的發生。大家在體檢時一定要進行糞便潛血檢查、肛腸指檢,對于大腸癌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的人群)應該進行腸鏡檢查,做到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警惕大腸癌的五個危險信號
1、排便習慣改變
如果你最近發現自己的排便習慣發生改變,以前每天都很正常,但是現在是幾天一次大便,或者是一天好幾次大便,這說明你的身體出現了問題,如果不是吃的食物導致,那就是你的身體器官發生了問題,一定要及時來到醫院,查明病因。
2、大便帶血
大便帶血是情況比較嚴重的,無論是什么情況下,只要發生了這種情況,應該來到醫院檢查。大腸癌早期通常會出現大便帶血的情況,隨著病情的逐漸加重,血量會逐漸增加,而且血液也會變得比較暗紅,而痔瘡的大便出血,一般血液的顏色都是鮮紅色。
3、大便變形
腸癌還會引起大便變形,可呈細桿形、扁帶形或發,總之就是跟正常的形狀不一樣。
4、里急后重
腸癌引起排便次數增多時,多半還會伴有排便不盡或里急后重的感覺。
5、腹痛、肛痛
大腸癌患者都會出現腹痛的情況,一開始會持續性腹痛,但隨著病情的加重就會變成經常腹痛,而變得劇痛無比,這主要是由于腹腔內腫瘤侵犯了其他的器官導致。若是腫瘤位于肛門附近,還可表現為肛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