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癌癥性格”嗎?
湖南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鄒然表示,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有時候性格還真的決定生命。臨床醫學不斷證明,性格與癌癥關系密切,癌癥病人一般有某些特定的性格特征。具有這類性格的人較其他性格的人容易得癌癥,因此稱這類性格為“癌癥性格”。
“癌癥性格”的人遇事容易緊張、擔心、較真;習慣克制、壓抑自己的真實想法,容易生悶氣;心理脆弱,經不住打擊,常會感覺孤獨、無助,活得很累。這種性格的形成與自身氣質、成長環境、災難性經歷、心理創傷等有關。這一類人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緒表面波動不大,其實內里波濤洶涌,外人看上去是好脾氣,其實這種性格對自身傷害很大。因為壞情緒會傷害自身,降低體內免疫細胞的活力,引起各種器官功能紊亂。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癌癥性格”只是跟癌癥有相關性而非因果關系,有這種性格的人不一定都會得癌癥,只是患癌風險會增加。有研究發現,90%的疾病是跟情緒相關的。
女白領“氣”出肝癌
32歲的白領小娟不抽煙不喝酒,但因一次暈倒卻被確診為肝癌晚期!這是為何?在了解小娟的日常后,醫生做出解釋:在小娟的生活中,這三個高危因素對身體的影響,不亞于吸煙喝酒——生氣太多、壓力太大、經常熬夜。
1、生氣太多
小娟屬于急脾氣,在工作常常因為瑣事而生氣。中醫認為七情可以致病。就是喜怒憂思悲恐驚,都可以導致疾病;中醫把這種病叫內傷。驚傷膽;怒氣上,容易導致高血壓,頸椎病;甚至肝囊腫肝硬化;因為肝膽相表里,也會引起膽囊炎,膽結石,膽息肉;嚴重者可以導致肝癌等等。
2、壓力太大
朋友都羨慕小娟的收入,卻都不了解她的壓力,作為一名女性高管,她所面臨的壓力是非常大的,研究表明,當人長期處于高壓力下,常常會出現消化、生育、泌尿和免疫問題。相比其他人,生活在重壓下更容易被病毒感染,同時也會出現頭痛、睡眠障礙,身體免疫力下降。這些都增加了肝細胞癌變的可能性。
3、經常熬夜
因為工作,小娟基本每天都是十二點以后休息。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解毒器官,熬夜會對肝臟造成很大的危害。會導致肝臟解毒代謝功能受到影響,過多的毒素代謝不好,沉積在肝臟,對肝細胞造成損傷影響肝細胞的修復,引起轉氨酶升高。經常熬夜,久而久之,肝臟疾病就來了。
隨著年齡增長,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壓力驟升,若家庭工作稍有不順,抗壓力差,容易誘發緊張、焦慮、壓抑、悲哀、恐懼等負面情緒。長此以往,這種持續慢性刺激可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患癌的風險。因此良好的心理素質能有效地預防癌癥,日常應養成樂觀開朗的性格,盡量避免形成“癌癥性格”。
癌癥患者如何調整自我心理?
對于已經確診癌癥而出現擔心害怕、悲觀絕望的患者,專家表示,這些情緒都是患癌后的正常反應。我們每天清理生活的有形垃圾,也需要學會清理不良情緒等無形的垃圾。對于癌癥患者來說,調整情緒的方法包括接受命運安排,積極面對癌癥,配合醫生采取科學的治療方式,永遠不放棄希望,保持自己的愛好,盡量保持平和心態。
1、正確認識腫瘤
癌癥并非絕癥,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癌癥定義為慢性疾病,它的康復需要一個過程,腫瘤造成的后果并不完全比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等疾病更為嚴重。
2、勇于面對現實,始終保持希望
如果患者喪失了斗爭的信念和希望,即使是有希望治愈的疾病,也可能無藥可救。
3、調整心態,適時釋放負性情緒
有心理負擔可以向家人、醫務人員或心理醫生求助,以得到有效的幫助和勸慰。同時改變生活環境,旅游、戶外運動、意念療法、冥想、放松療法對走出抑郁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4、融入社會,培養興趣愛好
氣功、太極、聽音樂、琴棋書畫、種花養鳥、看幽默笑話等活動都可以促進康復。
5、優化個性,穩定心理
多了解患癌后長期生存的“癌壽星”的生活經驗,不斷為自己添油加勁,培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是每個患者所應持有的有力“武器”。
6、換個角度看問題
如果在患病的過程中,患者感受親人朋友的關愛、支持、陪伴的溫暖,對疾病的康復是有利的。
7、活在當下
癌癥是一個信號,它提醒我們改變生活的目標,放慢腳步。生病后更要活在每個當下,不為過去懊惱,不過分擔心未來,每時每刻呵護身體和心靈。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央廣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