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種小毛病是癌前病變
1、肝炎——肝癌癌前病變
雖然“病毒性肝炎患者只要活得夠久,最終都會患上肝癌”聽起來有點絕對,但它的確是肝癌的最主要誘病原因之一。乙肝病毒、丙肝病毒陽性的患者必須盡早進行抗病毒治療。
2、萎縮性胃炎——胃癌
胃炎、胃潰瘍,尤其是幽門螺桿菌陽性(英文簡稱HP),必須進行抗HP的治療。
3、乳腺結節等病灶——乳腺癌
絕大多數的乳腺增生沒有惡變風險。但腺瘤樣增生長期不愈的病例中,約20%可惡變,囊性乳腺增生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機會是健康人的4倍。凡是有惡性可能的這種乳腺結節、增生、囊腫,一定要盡早就醫。
4、甲狀腺結節——甲狀腺癌
甲狀腺結節的發生與年齡、性別和頸部放射線照射史有關。統計顯示,女性甲狀腺結節的發病率是男性的4倍,高碘飲食的人更容易發病。此外,多發性甲狀腺結節多為良性,單個甲狀腺結節更偏向為惡性,只要查體時發現有甲狀腺結節,建議每半年或一年復查一次,如果影像學有惡性特征,需要及時治療。
5、黑痣——皮膚癌
皮膚上的黑痣短時間內增大變厚、變顏色、規則變為不規則、甚至是出血,按照整個變化分為ABCD,凡是出現三個以上的“變化”,變為惡性黑色素瘤的可能性就很大。
癌癥年輕化的五種誘因
年齡越大的人患上癌癥的幾率越高,但這并不是說年輕人就不會患癌癥。近年來,癌癥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很多年輕人被胃癌、肝癌、乳腺癌、結直腸癌等癌癥“盯上”。什么原因導致年輕人癌癥高發?
1、熬夜是家常便飯
電影《滾蛋吧腫瘤君》原型,因惡性淋巴瘤去世的插畫師熊頓曾說:“經常熬夜畫畫,加班更是家常便飯,感覺總有做不完的活。所有K歌必定刷夜,聚餐必喝大酒,刨去加班的時光,生活的確五光十色!”長期熬夜、睡眠不足,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癌細胞增殖就有了可乘之機。
2、一坐一整天,不運動
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天,下班回家沙發上一躺看手機,很少起來活動。這些不好的習慣就導致了腸胃蠕動慢,身體代謝也易出問題。
3、飲食無辣不歡、越冰越爽
長期喜歡喝冷飲,越冰越爽,喜歡吃辣,無辣不歡。這些都很傷脾胃。饑一頓、飽一頓,飲食不規律,也會影響正常的腸胃功能。
4、仗著年輕,不把體檢當回事
認為自己很年輕,根本不會患病,沒有必要經常做體檢。但對于年輕人來說,工作的忙碌更容易忽略身體的健康狀況,在身體出現一些癥狀的時候沒有引起重視,往往會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讓疾病進一步發展,就很容易誘發癌癥。
5、生活壓力太大
癌癥又被現代醫學認為是典型的“心身疾病”,即心理因素與這種疾病有很大關系??鄲炓钟舻炔涣记榫w常常是致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年輕人正處于事業的打拼階段,面臨工作、生活、教育等多方面壓力,容易滋生不良情緒。
癌從口入,遠離六種壞習慣
1、趁熱吃
中國人習慣趁熱吃,長此以往,食道和胃的黏膜都會發生慢性損傷,引發癌變。此外,燒烤、火鍋等過燙食物也容易誘發消化道病變。
2、吃飯太快
如果進食過快、食物沒有煮爛、進食黏稠食物,極易引起胃潰瘍、胃炎等胃腸道疾病。建議正餐吃飯時間至少20分鐘,每口飯盡量嚼爛嚼軟再咽。
3、暴飲暴食
胰腺在短時間內分泌大量消化液,導致胃脹不適,甚至是急性胃擴張、急性胰腺炎,嚴重者可導致胰腺癌。
4、纖維攝入不足
充足的膳食纖維能夠促進腸道蠕動和吸水膨脹,防止便秘,縮短有害物質在腸道的停留時間。大麥、豆類、胡蘿卜、柑橘、燕麥等也含有豐富的可溶性纖維,也能減緩食物的消化速度,平衡餐后血糖,降低膽固醇水平。
5、多人共餐
國人沒有分餐的習慣,一盤菜無數雙筷子夾來夾去,很容易導致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約半數中國人感染幽門螺桿菌,歐美人由于習慣分餐制,所以該菌的感染率明顯低于中國人。聚會用餐時提倡使用公筷,從菜盤中撥出自己需要的分量。
6、過度飲酒
臨床觀察發現,1/3~1/2的胃癌患者有長期飲酒史,尤其以喝白酒為主。酒精會對胃黏膜造成損傷,黏膜被長期反復刺激,不斷經歷損傷、修復、再損傷的過程,就會導致慢性炎癥,最終為腫瘤發生埋下禍根。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社、人民日報、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