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惡夢提示哪些身體疾病?
1、心臟病
瑞典一項研究發現,惡夢增多與心律不齊和間歇性胸痛存在重要關聯。該研究還發現,在頻繁發生惡夢和睡眠糟糕的40~64歲女性中,胸痛和心律不齊明顯增多。
2、糖尿病低血糖
凌晨睡出了心慌甚至惡夢,尤其到了冬天,這種跡象比較明顯的糖尿病患者要警惕低血糖的突襲。冬天是夜間低血糖的高發期,晝短夜長,糖尿病患者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能量補充,容易發生低血糖。夜間低血糖一般出現在凌晨1~3點鐘左右,如果感覺這個時間段會出汗、心慌、做惡夢,第二天起床以后還會頭痛,感覺沒睡好、乏力,都要警惕自己是否出現了夜間低血糖。
3、帕金森病
英國《柳葉刀·神經病學》雜志刊登研究表明,如果在快眼動睡眠期常因為惡夢而出現尖叫、哭泣、亂打亂踢等現象,這些人群罹患帕金森病及其他神經退化性疾病的危險會大大增加。
4、睡眠呼吸暫停
研究發現,如果惡夢增多,常夢見溺水或窒息等無法呼吸,最好到醫院檢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暫停的問題。睡眠呼吸暫停會導致缺氧,嚴重擾亂深睡眠階段的睡眠質量。
5、焦慮或抑郁
研究表明,焦慮癥或抑郁癥患者會頻繁做惡夢,平均每周做3次以上惡夢的人群,在5年內,患精神疾病的幾率比正常人高出5.7倍。除了頻繁做惡夢要注意,做夢時手舞足蹈,甚至會根據夢境說話或運動,那就更要特別注意,最好去醫院檢查,尤其是男性和60歲以上的老年人,夢見打架就真的在床上亂踢亂動,夢到逃跑或跳躍就真的跳下床等。
6、吃某些藥也會引起惡夢
(1)抗精神病藥
(2)心血管系統藥
(3)抗菌素
(4)抗病毒藥
服用上述藥物的患者,如出現多夢、惡夢的現象很可能是藥物副作用所致,應及時咨詢醫生是否需要調節藥量或更換藥物。
擺脫做惡夢的8個方法
要想擺脫惡夢,除了積極治療身體上的基礎疾病外,在日常生活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調整好睡眠時間
因為現在人們的工作壓力比較大,而且生活節奏快,會經常性的加班熬夜或者玩游戲,可能會影響睡眠,要學會調整好睡眠時間,學會減輕壓力。睡覺前,盡量不要看一些恐怖片或者恐怖的小說。盡量是側著身子睡覺,不能趴著或者平躺,不然會出現胸口悶痛,從而導致身體不適感,睡覺前避免吃高脂肪和辛辣的食物。
2、盡量不要補覺
如果你在夜里醒來過了15分鐘還不能重新入睡,可以聽聽自己喜歡的音樂,等有了睡意再關掉音樂。記住:不管你在夜里睡得好不好都要在第二天早上按時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能試圖補補覺,因為這種做法對克服失眠癥沒有任何幫助。
3、睡前不喝咖啡不抽煙
咖啡、可口可樂和巧克力都含有使人興奮的咖啡因,因此睡覺之前不要喝、吃這些東西。此外抽煙也容易使人興奮,因此一定要改掉睡覺之前抽煙的習慣。
4、睡前不飲酒
一些人為了放松自己喜歡睡覺之前喝點酒,以為這樣可以幫助睡眠,其實這是錯誤的。要知道酒精抑制了你的中樞神經,也破壞了你的睡眠,過幾個小時后,由于酒精的刺激你還會醒來感到頭痛。長期下去對你的健康有百害而無一利。
5、養成睡前停止思考的習慣
睡覺之前,聽聽曲調委婉、節奏舒緩的音樂,或者學會傾聽大自然的聲音,如:雨聲、蟲鳴等等。傾聽大自然的方法開始做起來會有些困難,不過只要堅持下去就能學會。
6、做好生活中護理
睡覺前可以使用溫開水來泡腳,每天泡20分鐘,一直讓身體微微發熱為止,能緩解身體的疲勞感,提高睡眠質量,若是經常出現此問題,應該及時去醫院做治療,看看是否心臟出現了問題,若是出現了胸口悶痛心慌、喘不上氣來,就要引起警惕了。
7、緩解心理壓力
若工作壓力過大所引起的做惡夢,應該調整好心態,睡覺前不能吃的過飽,吃六分飽就可以,不要把手放在肚子或者胸口上。平時要多鍛煉身體,午睡的時間不能太長,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睡覺前三個小時不能吃任何的食物,避免暴飲暴食,多和朋友進行交流來減輕內心壓力,平時多擁抱大自然。
8、早晚一杯白樺茸
睡眠不好的人,有“三高”的人,還可早晚沖泡一杯白樺茸。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一種寄生在白樺樹的藥用真菌,俄羅斯民間古方,具有降血糖、防癌抗癌、清脂降壓等保健作用。研究發現,白樺茸治療神經衰弱效果極為顯著,不僅能改善睡眠、增進食欲,還能減輕或消除頭痛頭脹癥狀。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浪網、家庭醫生在線、飛華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