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國人健康頭號殺手
《柳葉刀》上這篇名為《1990-2017年中國及其各省的死亡率、發病率和危險因素:2017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一個系統分析》的研究,主要是由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與美國華盛頓大學健康測量及評價研究所(IHME)合作完成,是一項關于中國人口健康的全面研究報告。
該研究根據壽命損失年數(YLL,因某種疾病少活了多少年)的多少,從282類致死原因中找出了2017年中國人的十大死亡原因,分別是:中風、缺血性心臟病、呼吸系統(氣管、支氣管、肺)癌癥、慢性阻塞性肺病、肝癌、道路交通傷害、胃癌、阿爾茲海默癥及其它癡呆癥、新生兒疾病和高血壓性心臟病。
中風、缺血性心臟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目前,導致中國人過早死亡的主要疾病基本都是非傳染性的慢性病。然而,30年前的情況并非如此。根據統計,1990年時,中國主要的疾病負擔是下呼吸道感染和新生兒疾病,分別位列死亡榜的前兩位(這里按照傷殘調整壽命年排序,即從發病到死亡所損失的全部健康壽命年);而到了2017年,它們滑到了第25位和第6位,這主要歸功于中國衛生環境所取得的巨大進步。
啥是中風?有哪些危害?
中風又稱卒中,根據病變性質,可以分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其中缺血性中風占所有中風的80%左右。根據病情輕重,我們可以把中風分為大中風和小中風。
大中風常指病情嚴重者,其中也多為腦梗死,發病患者多偏癱嚴重,甚至倒地不起,意識喪失,之后多數可能留下偏癱、口齒不清等后遺癥,或直接導致死亡。
小中風發作時,腦血管可能并沒有完全被血栓堵塞,或者只是短暫性腦血管缺血,因此癥狀也不像大中風那么嚴重,往往表現為突然間口齒不清、說話模糊、身體局部麻木、肢體無力、失去平衡、眼睛黑曚等,這些癥狀可持續幾分鐘至數小時,患者就會好轉。
近年來,我國居民每年因腦卒中死亡人數近200萬,死亡率為140.3/10萬,占總死亡的22.8%。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超重肥胖等是卒中發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哪些因素增加中風風險?
1、高脂飲食:如喜食肥肉、動物內臟,以及薯片、炸雞等油炸加工食品。高脂肪飲食會造成高血脂,使原本暢通的血管發生狹窄或閉塞,從而促進卒中的發生。
2、高鹽飲食:如喜食臘肉等腌制食品等等。長期攝入過量鹽分,會導致高血壓,而高血壓是卒中的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不容小覷。
3、高糖飲食:如喜食糖果、蛋糕、飲料等,長期攝入過量糖分,往往會導致糖尿病的發生,糖尿病同樣是卒中的危險因素之一,往往會引起包括腦血管在內的全身血管硬化、狹窄,并且高血糖還會導致血脂異常,進一步增加卒中發病風險。
4、吸煙:吸煙不僅與呼吸系統疾病相關,還可增加腦血管病的發病率,而且發病風險與吸煙量密切相關,吸煙量越大,發病風險就越高。
5、酗酒:過量飲酒可使腦血管平滑肌發生痙攣,使腦血流量降低,從而增加卒中風險。另外,酗酒還與高血壓、房顫及血液高凝狀態相關。
6、運動量少:長期久坐、運動量不足的人更容易發生肥胖、高血壓、高血壓及高血糖,而經常運動的人往往心腦血管條件好。
7、生活不規律,經常熬夜:長期熬夜會導致人的自主神經及內分泌紊亂,腦血流情況發生異常改變,從而誘發卒中。
8、情緒問題:如急躁,易激動。情緒激動往往會造成神經內分泌失衡,從而對腦血管造成一定的損害。同時情緒激動會造成的血壓增高可導致出血性卒中的發生。
9、不規律服用藥物:如不規律服用降壓、降糖等藥物,往往會使患者血壓、血糖發生波動,從而對腦血管發生不利影響。而不規律服用抗凝、抗栓藥物,會增加血栓栓塞的風險。
提早防范中風,注意這幾點
1、注意休息
身體、腦袋都要休息,工作一段時間后應當站起來走走,轉換注意力,且要保持充足的睡眠時間。
2、放松心情
不能給自己過度的壓力,保持愉悅心情。
3、適量運動
在工作之余進行羽毛球、乒乓球等體育活動,避免因久坐不動造成損害。
4、健康飲食
清淡飲食,燒烤、啤酒、吸煙都應減少。
5、經常使用白樺茸
中老年人、三高人群以及商務應酬人群,還可以經常使用白樺茸,白樺茸是一種天然藥用真菌,具有清脂降壓、呵護心腦血管、緩解緊張情緒、抗衰老等作用。
6、定檢體檢,及時就醫
有血壓高、糖尿病、血糖高、血脂高的人更要注意勞逸結合。一旦出現中風信號,及時就醫。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澎湃新聞、健康時報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