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突變致人類易患心血管病
此前研究發(fā)現,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在其他哺乳動物中極其罕見。例如圈養(yǎng)的黑猩猩也具有與人類相似的危險因素,如高血脂、高血壓以及運動不足,但黑猩猩很少患心血管疾病,即便有心臟病發(fā)作,也是由心肌瘢痕等器質性病變導致。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員用高脂飲食喂養(yǎng)兩組小鼠,并觀察它們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一組小鼠體內具有與人類相同的CMAH突變基因,這種突變基因會令體內缺乏一種名為N-羥乙酰神經氨酸的糖類分子。而對照組小鼠則保留了正常的CMAH基因。
結果發(fā)現,經過高脂飲食喂養(yǎng)后,具有CMAH突變基因的小鼠患動脈粥樣硬化的情況增加了近兩倍。這也有助于解釋,即便是素食主義者,也由于人類的這一基因缺陷,面臨比其他哺乳動物明顯要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風險。
對于吃肉的人類群體來說,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素食主義者還要高一些。研究人員解釋說,這是因為肉中含有N-羥乙酰神經氨酸,人類食肉后會把其中的N-羥乙酰神經氨酸當成外來分子,從而引發(fā)針對性的免疫反應,不斷產生抗體進而導致炎癥,而炎癥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相比之下,其他哺乳動物由于體內天然有這種分子存在,即便食肉也不會觸發(fā)上述免疫反應。
他們認為,CMAH基因的這一突變可能發(fā)生在200萬到300萬年前的人類祖先身上。基因突變后,人類避免了感染與N-羥乙酰神經氨酸有關的病原體,進而預防了瘧疾等疾病,增強了長距離奔跑的能力,但卻增加了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心血管病的風險因素有哪些?
1、煎炸食品
美國艾奧瓦大學一個研究小組發(fā)現,煎炸食品會對心臟產生不良影響,容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研究對象包括十余萬名50歲~79歲的女性。研究小組在18年里一直追蹤受試者的飲食和健康狀況。那些經常食用煎炸食品的人,早亡風險提高了8%。即使每天只吃一份炸雞,也會使早亡風險增加13%;食用炸魚和炸海鮮會讓早亡風險增加7%。
2、含糖飲料
最近一項新研究發(fā)表在美國心臟協會的某雜志上,揭示了含糖飲料與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當人們飲用更多含糖飲料時,他們的死亡風險相應增加。研究人員建議用水來代替含糖飲料,不僅沒有風險,而且還有益健康。因為水有助于調節(jié)體溫,還對關節(jié)有好處,并有助于清除體內的廢物。
3、高血壓
高血壓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長期過高的血壓會導致出現動脈粥樣硬化,這樣一來發(fā)生冠心病的幾率就會大大增加。除此之外,高血壓還會大大增加腦卒中、腎病等疾病的發(fā)生幾率。
4、缺乏運動
現代人很多都存在這個現象,長期久坐不動,下班之后能躺著絕對不坐著,導致每天的運動量非常少。缺乏運動會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幾率大大增加,因為身體缺乏運動,體內攝入的熱量無法及時被消耗,就會因此而變成脂肪儲存下來,這樣一來體重就會越來越重,而肥胖是引起心血管疾病發(fā)生的重要誘因之一。
5、吸煙
在生活中吸煙的人群非常多,長期吸煙是引起高血脂發(fā)生的重要誘因。吸煙會導致身體攝入尼古丁、一氧化碳以及煙 堿。一氧化碳在進入我們體內之后會和血紅蛋白相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它會和氧氣產生競爭。而碳氧血紅蛋白的增加會導致身體缺氧、動脈壁缺氧以及水腫等癥狀,很可能會引起膽固醇在血管壁上沉淀,給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大大創(chuàng)造了機會。
6、壓力過大
現在社會上競爭壓力比較大,不少人長期都處于高度緊張的精神狀態(tài)下,長期處于這種精神狀態(tài)下,會導致身體的各項臟器功能都出現下降的狀態(tài),也會讓內分泌系統(tǒng)變紊亂,引起體力透支,形成一個惡性循環(huán),出現心血管疾病自然也就不足為奇了。
7招呵護心血管健康
1、飲食控制
日常要做到平衡膳食,嚴格控制高脂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并且限鹽,每日飯菜以清淡為主,每天還要把蔬菜、水果列為必食品。
2、盡量不吸煙
吸煙雖然不直接誘發(fā)心梗,但卻是冠心病的一大高發(fā)危險因素。同時也不能大量飲酒,飲酒易使心跳加速,增加心肌耗氧量。
3、適當運動
提倡散步,避免劇烈活動,跳繩、游泳等運動一般不要超過一個小時,以身體不疲勞為度,以免增加心臟負擔。
4、保持樂觀心態(tài)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大,如果心理素質不好,人就會處于慢性應激狀態(tài),長此以往,不僅可能出現精神疾病,還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5、規(guī)律作息
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生活習慣。對于心腦血管類疾病患者,夜間最好不要超過12點鐘睡覺,否則極易導致身體的疲勞,加重心臟負荷。
6、定期體檢
特別是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建議每年做一次,特別要實施危險因素篩查和監(jiān)測,如:血脂、血清膽固醇、體重指數等。
7、常喝白樺茸
藥用真菌白樺茸具有清脂降壓的作用,常喝有助預防心血管病。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白樺茸多糖能夠降低實驗高血脂癥大鼠血清中TG、TC、LDL-C及HDL-C的含量,提高卵磷脂膽固醇脂酰基轉移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在實際研究當中,白樺茸調節(jié)血脂的同時兼有抗氧化的作用,二者相互協作。福建農林大學傅俊生等人發(fā)現白樺茸黑色素具有清熱解毒、軟化血管、下淤血、消浮腫等功效,可用于防治高血壓。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39健康網、尋醫(yī)問藥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