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術后有兩個復發高峰期
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經過長期科學規范的治療都能獲得比較好的效果。報告顯示,中國的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在80%以上。雖然乳腺癌的發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首位,但其死亡率低于肺癌、胃癌等其他惡性腫瘤,這得益于乳腺癌的規范化綜合治療。
一般來說,乳腺癌需要長期的維持治療,醫生不僅要考慮患者的具體病情,還需要綜合考慮病人生活質量、耐受程度、家庭環境等等。然而,理論上乳腺癌終身都可能存在復發的風險,臨床上最常見乳腺癌亞型是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其發生、發展與體內雌激素水平關系密切。
專家表示,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有兩個復發高峰,其復發第一個高峰在治療后2~3年,第二個復發高峰在8~9年。以前認為5年的內分泌治療就可以達到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實際上仍有一部分患者出現復發。而把內分泌治療時間延長到10年后,能進一步減少這類患者的復發。比如絕經后患者,接受5年的瑞寧得(阿那曲唑)內分泌治療后,那些存在淋巴結轉移、具有中高危復發風險、且藥物耐受性較好的患者應該繼續接受3~5年的瑞寧得治療。
雖然中國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80%以上,但相較西方國家90%以上的生存率仍有不小的差距,一方面需要更規范的治療,另一方面需要更規范的篩查,其中,乳腺癌高危人群需做到每年篩查。
乳腺癌有五類高危人群
1、有家族病史者
遺傳因素是引發乳腺癌發病的最主要因素,若家族中有乳腺癌、卵巢癌等相關腫瘤的發病史,會增加乳腺癌的發病幾率。特別是做了基因檢測后,發現有攜帶BRCA基因、乳腺癌相關遺傳基因的女性。
2、沒有生育或者晚育的女性
相對于在正常年齡階段生育的女性而言,沒有生育或者晚育的女性,其乳腺癌的發病率也會增高。根據流行病調查顯示,長期單身且不育的女性,相比生育過的女性,其乳腺癌患病風險大概增加了一倍。
3、放棄母乳喂養者
國外調查顯示,母乳喂養者患乳腺癌的風險比沒有母乳喂養的女性降低了25%。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女性來說,母乳喂養超過半年以上的,患病風險能下降50%。
4、喜歡高脂、高熱量飲食者
不良的生活習慣會增加乳腺癌的患病幾率,比如在飲食方面,長期喜歡吃高脂、高熱量飲食的女性,其患病率會增加。
5、有乳腺增生病史者
另外,有肥胖、糖尿病、長期存在重度乳腺增生等疾病的患者,其乳腺癌發生風險也比較高。
生活中該如何預防乳腺癌?
1、及時治療乳腺疾病
一些女性對乳腺疾病的治療缺乏重視。事實上,乳腺癌的發生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開始時可能是乳腺炎或乳腺增生,但它會慢慢變成乳腺結節,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積極治療和調節,就會發展成乳腺纖維瘤,久而久之,乳腺組織壞死就會導致乳腺癌。所以如果出現了相關問題,一定要及時治療。
2、避免濫用激素
許多女性為了保持青春靚麗,常常會購買許多的化妝品或保健品,而且有時候是通過不明途徑了解到然后購買的,所以對保健品或者化妝品中的成分也不是很清楚,如果長期使用容易使身體內激素平衡被打破,導致雌激素比例上升,這樣一來乳腺癌就容易入侵。
3、堅持運動
有研究發現,能夠堅持長期運動的女性比不運動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風險低60%。因為經常運動能夠消耗身體內多余的脂肪,排除體內毒素,能夠使身體的免疫功能處于良好的狀態。如果不運動,體內的脂肪可能會刺激癌細胞的生長。所以堅持運動,控制脂肪的攝取量,減少肥胖率能夠有效地預防減少乳腺癌的患病率。
4、選擇合適的生育時間
在當今生活中,很多獨立女性不愿意生孩子,或者不愿意在年輕時生孩子,但其實女性的妊娠可以增強抵抗乳腺癌的能力,所以說女生要在合適的時間進行生育。30歲以后生孩子,反而會對身體不利。
5、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像牛肉、羊肉、豬肉等一類的含有較高飽和脂肪酸的肉類大家盡量少吃,這些肉類在一定程度上會增加我們患上乳腺癌的機率。因為長期大量額攝入飽和脂肪酸,會讓我們的身體產生大量的雌激素和前列腺素類似物,一旦雌激素的含量在血液中增多,就會造成乳腺病高發。
6、補充天然抗癌物質
女性體質較弱,對疾病的免疫力低,因此,適當補充天然抗癌物質,也是預防乳腺癌的重要策略,例如早晚沖飲一杯白樺茸。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相關研究表明,白樺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及其所含有的三萜、生物堿等可通過阻滯腫瘤細胞生長周期、誘導細胞凋亡從而達到對A-MB-231乳腺癌細胞、MCF-7人乳腺癌等多種乳腺癌細胞的抗腫瘤作用。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為野生資源,長期使用無毒副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瀟灑晨報、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