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咳嗽半年拖成肺癌
據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簡稱山一大二附院)消息,近日,30歲的小凱(化名)因咳嗽半年,痰中帶血前往醫院就診。經過醫生詳細檢查,小凱被確診為肺癌并淋巴結轉移,收治入胸外科進行治療,成為病房中現住肺癌患者中非常年輕的一位。
據了解,小凱此前一直在北京從事木器工作。2019年春節開始,小凱開始咳嗽,但他沒有覺察出危險,直到后來發現痰中帶血,小凱和家人慌了,才趕忙去醫院就診。據醫生介紹,和很多肺部出問題的“老煙槍”相比,年輕的小凱并沒有明顯的不良生活習慣及嗜好。
該院胸外科主任穆玉恕介紹,如果不了解小凱的病情,從外表看上去他和同齡人并無太大差別,然而癌細胞目前已轉移至他的淋巴系統,時刻威脅著他的生命。
“其實絕大多數肺癌,早期無明顯癥狀,容易被忽略。”穆玉恕介紹,醫院在小凱之前胸外科已收治過多例30歲左右的肺癌患者,且在所有肺癌患者中,70-80%發現時已是中晚期,使得治療效果很差,患者的5年生存率很低。以往肺癌被認為是一種老年人的疾病,但是目前肺癌出現了年輕化趨勢,40歲左右得肺癌的患者增多,而二、三十歲得肺癌的患者也并不罕見。
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1、吸煙
抽煙對肺部不好這是眾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很多人還是戒不掉,因為抽煙確實是上癮,而且是那種不抽心里癢癢的感覺,很多人都是寧可少吃一頓飯,也不能一天不抽煙。
2、環境
之所以我們的肺部會受到傷害,這很大部分的原因是由于人們在呼吸的時候接觸到了廢氣造成的,就像空氣污染、廢氣,還有一些有毒氣體,當我們吸入這些氣體之后,會影響身體健康。如果長期待著這種環境下,肺癌就會因此發生。
3、遺傳
如果你的家族中有人患上過這種疾病,那么這樣的人要比沒有肺癌史的人發生的指數要大,而出現這種情況,大家就要時刻關心自己的肺部,并且到了一定的年齡要定期每年做一次檢查,確保肺部健康。
4、放射
經常接觸惰性氣體氡氣這樣的人,和其他人相比較起來,發生肺癌的情況要高出很多。所以說這類人群也應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當出現一些疾病癥狀,一定要在短時間內到醫院進行檢查。
5、油煙
長期的被油煙熏著也有可能會出現肺癌的,而且從事裝修工作的人群,經常被各種油漆、涂料包裹著,呼吸的時候難免會將這些物質吸到肺部中,從而給肺部造成傷害,時間久了,就會產生肺癌。
肺癌預防牢記六點
1、戒煙、遠離二手煙
任何時候開始戒煙,即使已經患上肺癌再戒煙也不晚。每天吸煙20根、煙齡超過20年的人,患肺癌死亡的危險性增加20倍。還要遠離二手煙,二手煙要比一手煙帶來的傷害更大,通常香煙在進行燃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有害物質,而這些煙霧很容易被周圍的人通過呼吸的方式吸入到體內,從而導致患癌的風險大大增加。
2、遠離空氣污染
減少大氣污染是降低肺癌發病率的重要措施。如選擇符合標準的汽油、選用環保型室內裝修材料、改善室內的通風環境等,這些都對預防肺癌有幫助。
3、重視并堅持每年體檢
如果每天吸煙的支數乘以吸煙的年數大于400,就應該每年檢查肺部,肺癌早期患者如果及時切除癌變部位,多達92%的患者能存活10年。不管是年輕人還是年老的人,應該每年定期體檢,體檢時做一個低劑量CT掃描,查找有無肺內微小占位或結節,以期早期發現肺癌的蛛絲馬跡。
4、保持良好心態
研究表明,不良心理因素是肺癌發病的重要致病危險因素之一,比如情緒不佳,人際關系緊張等。
5、多運動
從自身做起,增加身體抗擊肺癌攻擊的能力,比如多鍛煉,每天早上爭取十五到二十分鐘的擴胸和肺功能的鍛煉,這樣可以很好的排污清濁,預防肺癌的發生。
6、正確的飲食習慣
常在路邊吃煎、炸食物的人,患肺癌的危險性是常人的3倍。肺癌的飲食預防宗旨,就在于利用食物的營養成分來干預癌前病變,對于肺癌高危人群,日常可以經常使用白樺茸,增強防癌抗癌能力。
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有學者應用 MTT 實驗觀察到白樺茸中具有抵抗突變作用的活性成分——樺褐孔菌醇對于人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株的增殖有明顯抑制作用,利用顯微鏡可觀察到肺癌腫瘤細胞體積大多較原來縮小,且多數細胞存在凋亡小體。從白樺茸中分離得到的多糖可以有效抑制人非小細胞肺癌A549細胞的遷移和侵襲能力。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網易、中國山東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