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高血壓,高鹽飲食危害多
高鹽(鈉)飲食可導致高血壓、腦卒中、胃癌、骨質疏松等多種疾病,大約50%的高血壓和33%的腦卒中是高鹽飲食導致的。目前,我國居民食鹽平均攝入量為10.5克,全球每年300萬人因高鹽飲食死亡。
專家指出,高鹽不只是會導致高血壓,還不利于保持好身材和好皮膚。含鹽調味品的咸味會促進食欲。所謂“好廚師一把鹽”,食物口味重了,你不知不覺就想多吃,讓減肥大業難以成功。鹽還會增加體內水分潴留,使體重上升。那些所謂的純果蔬減肥法,都建立在少鹽基礎上。鹽少了,水分排出體外,一兩天內就會看到體重有下降。
鹽吃多了還會促進尿鈣排出。成年累月之后體內的鈣過多流失,就會帶來早早彎腰駝背、肌肉僵硬的結果,亭亭玉立的好身材就會被毀。當鹽過多時,皮膚還容易水腫,特別是在女性月經期之前,身體不適、皮膚腫脹的情況會更為嚴重,明顯影響美容。
認清那些高“鹽”值食品
有些食品屬于“天生高鈉”,也有些食品屬于“必然高鈉”,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
重點1:即食海產食物
因為海水是咸的,曬干、烤干會讓鹽分濃縮,因此各種海鮮干貨都屬于“天生高鈉”的含鈉食品。而部分海產品在加工中可能還要加入一些鹽和味精,做成零食和小菜,那就是高上加高了。比如說,即食的海苔(特別是風味濃郁的產品)、烤香的魚片干、鮮美的魷魚絲,哪個都是代表性的高鈉產品,其咸度遠超過日常菜肴。
各種腌漬食物,如韓式腌八爪魚、腌小魚干、腌裙帶菜、腌海帶,都屬于“必然高鈉”。這里之所以要提一下韓式小菜,是因為它們既甜又咸,在甜味的掩蓋下,鈉含量更高于普通咸菜,吃過的人都懂的。韓國學者分析流行病學數據發現,每天攝入腌制海產品,會增加高血壓風險28%,看來并非虛言。
重點2:各種熟肉熟魚制品
中式火腿、香腸、西式火腿、火腿腸、培根、咸肉、臘肉、肉罐頭等肉類加工品,個個都是高鈉食物。這些直接入口的肉類熟食,為了延長保質期,都會加入不少鹽。同時,熟肉中為了防腐和發色會加入亞硝酸鈉,為了保水嫩滑會加入復合磷酸鈉鹽,為了鮮美還會加入谷氨酸鈉(味精)和核苷酸鈉……吃100克熟肉,就相當于吃進去3克左右的鹽。
再看看街上和超市里的各種美味鴨脖、鴨頭、鴨舌、鴨胗之類小吃,在讓你意猶未盡地吮指回味時,有沒有覺得嘴里特別干,舌頭和嗓子有些難受呢?那些豆豉魚罐頭,各種小魚、貝類做成的袋裝熟食也一樣,基本上是咸味濃重的。
重點3:各種咸味零食
有些人氣零食就是用濃味來博取印象的。比如說辣條、泡椒鳳爪、牛肉干、鹽津話梅等蜜餞類、薯片、鍋巴……咸度都是相當可觀的,其中鈉含量也是驚人。
想想看,在每天咸味菜肴不少吃的情況下,還要再用這些高鈉零食來刺激味蕾,一天當中得吃進去多少鹽呢?
重點4:鮮味調味品、各種湯料和調味醬
凡是加了增鮮劑的食品,鮮得讓人難忘的食物,鈉含量都不會低。這是因為增鮮劑毫無例外都是含鈉的,谷氨酸鈉(味精)的含鈉量是鹽的三分之一,而雞精(含有味精、核苷酸鈉、琥珀酸鈉等,并含有鹽)的含鈉量是鹽的二分之一。而要想有突出的鮮味,就必須先有咸味。
各種濃湯調料、雞粉、海鮮湯粉、香菇醬、香辣醬、沙茶醬、番茄醬、蠔油、蝦醬等調味品,全是高鈉產品。
輕松“減鹽”四步走
對于我們大多數人而言,減鹽勢在必行,但并減鹽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將健康科普知識、自身口味和具體減鹽措施并行并進,才能慢慢完成減鹽的目標。
1、循序漸進,逐漸減鹽
人的重口味一旦形成,改變起來則非常困難,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和一些成年男人來說。大部分都知道吃鹽多了不健康,但就是無法接受清淡的食物。如果強行把菜做淡了,他們就會拿咸菜來下飯,結果反而得不償失。
對于重口味的高鹽人群,減鹽時應一點一點地慢慢減,減鹽量應以不會明顯改變菜品口味為標準,這樣維持一段時間后,再在此基礎上略微減一點,維持一段時間后再減一點……這種循序漸進地減鹽方式比較容易接受,也能讓其重口味在不知不覺中變淡。
2、把取鹽勺變小
配備一個2克的小鹽勺,或者備一個啤酒瓶蓋。每次炒菜時,放入的鹽可以有大致的估算。叫外賣時,提醒店家少放鹽。
3、學會幾種減鹽小技巧
在做菜時,出鍋時再加鹽能讓口感感覺更咸一些;加入醋能讓菜品的味道更豐富一些,從而少加鹽;做菜最好不加雞精,因為5克雞精中也含2.5克鹽;加入了醬油、豆瓣醬、豆豉等調味料時一定要少加鹽;吃炒菜時,不要再將醬腌菜等放上餐桌。
4、學會看營養標簽
想要避免高鹽零食,首先要學會看食品包裝背面營養成分表中的“鈉”的數值,看每100g/mL或一份中鈉的具體含量和NRV%,這兩項數值越高,說明其含鹽越多。需要注意的是,有的商家會按一份50g來計算各營養成分的含量,雖然看起來含鹽量不高,但僅僅是因為其重量比其他100g的少了一半而已。此外,在選擇面包、餅干時,應少買帶奶油、肉松、香腸的面包,可選擇全麥面包、全麥餅干等;買瓜子、花生以及各種干果時,應盡量選擇原味的,避免鹽焗、碳烤等口味。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中國疾控中心、央廣網、新浪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