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多睡少都增加心臟病風險
該研究由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共同完成,研究報告發表在近期的《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周刊上。
研究人員以英國生物樣本庫里超過46.1萬人的數據為基礎,分析了這些人的基因情況、睡眠習慣和醫療記錄等,并進行為期7年的跟蹤調查。這些人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且沒有心臟病史。研究人員把身體活動、經濟狀況和心理健康等30項因素納入分析范圍,發現睡眠時間是一個影響心臟病風險的獨立因素。
他們發現,對于已存在心臟病風險因素的人而言,睡眠時間保持在6至9小時可降低18%的患病風險;而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的人群患心臟病風險比睡眠時間保持在6至9小時的人群高20%,睡眠時間大于9小時的人群患心臟病的風險則高34%。
這項研究沒有進一步探索睡眠時長影響心臟病風險的機制,不過先前研究對此有過一些解釋,比如睡眠太少會影響動脈內壁和骨髓生長等,也會導致形成影響心臟健康的不良飲食習慣;而睡得太多會激發體內炎癥,這也與心臟病相關。這項研究報告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在6至9個小時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
老年人為啥睡眠時間短?
從睡眠時長來看,老年人睡眠時間通常比年輕人要短,這是為什么呢?或與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因素
年齡是影響老年人睡眠時間最基本的因素。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和組織也慢慢步入衰退期,新陳代謝逐漸減慢,所以人的身體里面的一些器官分泌的激素也開始漸漸減少,其中也包括了控制人體睡眠的激素,這些激素的減少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睡眠,使得老人晚上難以入睡,失眠次數也大幅度增加,睡眠時間大大縮短。
2、健康因素
睡眠時間一般受到年齡方面、身體方面和疾病的影響,特別是來自疾病的影響,而老年人又多多少少會有一些病痛,例如有些疾病會讓老年人感覺身體某個部位疼痛,影響睡眠,或者是吃了藥的緣故,都會導致睡眠時間縮短。
3、心理因素
老年人的睡眠時間短并且起床起得早,心理原因也很重要。老年人都比較容易擔心自己的孩子和家庭,容易過度思考,尤其是退休之后,缺少與社會的接觸,整天在家感到無所事事,這時候就會產生失落感和空虛感,容易感到焦慮、緊張等等,晚上也睡不踏實,很快就會醒來。
4、環境因素
為什么很多老年人都比較傾向于在安靜的環境中入睡呢?眾所周知,人在吵鬧的環境下比較難以入睡,更何況年紀比較大的老人家了。睡眠環境太過吵鬧就會導致老人睡眠質量差,睡眠時間大大減短,這也是為什么農村里的老年人睡眠質量會比城市里的老年人睡眠質量好的原因。
平時怎樣改善睡眠?
1、睡前梳梳頭
睡覺之前可以梳一下頭發,盡量使用木頭梳子,因為每個人的頭部都是有很多關鍵的穴位,睡覺之前梳頭發主要是為了按摩和刺激穴位,經過按摩后頭部的血液會慢慢的循環起來,有效消除大腦疲勞,進而幫助你很快進入夢鄉。
2、晚飯后散散步
建議大家每天吃完晚飯后出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通過散步,促進消化,消除睡后胃部器官負擔,同時緩解一下一天工作下來的疲憊。簡單的體力運動后睡眠質量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3、睡前做一下眼保健操
睡前眼睛過于疲勞會影響到正常的睡眠質量,如果晚上睡眠不好,睡前也可以做一下眼保健操,緩解一下眼部的疲勞,幫助大家快速入睡。
4、熱水泡腳
如果說睡眠不好,睡覺前還可以用熱水洗下腳,最好泡一會,從而緩解腳部疲勞,促進腳底血液循環,這樣晚上就可以安然入睡。
5、睡前保持平和心態
睡前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要過于興奮或激動,也不可以帶有一些不高興的情緒,只要心態好了睡眠質量自然也就好了。
6、早晚沖飲一杯白樺茸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寄生在白樺樹上、藥用價值很高的真菌。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研究表明,白樺茸最有效的成分在多糖體,它擁有極高的SOD活性,可以有效地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毒素,預防過氧化,保護細胞膜和DNA不被傷害,延長傳代細胞的分裂代數,增進細胞壽命,調節荷爾蒙正常分泌。它也具有鎮靜、安神作用,能改善神經衰弱人群的睡眠。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家庭醫生在線、9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