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狗者心臟病發作死亡風險低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和瑞典農業科學大學研究人員分析超過34.4萬名40歲至85歲成年人的健康數據,而這些人2001年至2012年遭遇心臟病發作或缺血性中風。研究人員結合瑞典國家農業局和養狗團體“瑞典犬俱樂部”提供的數據,發現2001年至2012年心臟病發作過的患者中,獨居養狗人士住院后死亡風險比獨居不養狗者低33%;在與家人同住的患者中,養狗者死亡風險比不養狗者低15%。2001年至2012年中風過的患者中,獨居養狗人士住院后死亡風險比獨居但不養狗者低27%;在與家人同住的患者中,養狗者死亡風險比不養狗者低12%。
研究人員推測,養狗人士之所以關聯死亡風險降低,原因包括養狗有助增加他們運動量并減少孤獨感和其他負面情緒,從而促進整體健康水平。不過,研究人員說,這項研究沒有證明二者有因果關聯,而他們的發現不意味著鼓勵人們以治病為由盲目養狗。
在另一項研究中,加拿大芒特西奈醫院研究人員系統評估10項涉及大約383.7萬人的研究數據。其中,9項研究對比養狗者和不養狗者的全因死亡風險,4項研究對比這兩類人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結果顯示,與不養狗的人相比,養狗者健康水平更高,全因死亡風險降低24%,心臟病發作一次后死亡風險降低65%,死于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31%。
參與研究的卡羅琳·克雷默說:“先前報告顯示,養狗關聯活動量增加、血壓降低以及膽固醇水平更理想。同樣,某種程度上可以預料養狗者壽命延長以及死于心血管疾病風險降低。”研究人員打算下一步評估養狗在心血管健康以及社會和心理學方面的影響。
睡多睡少都會增加心臟病風險
吸煙、喝酒等是眾所周知的心臟健康“殺手”,但你知道嗎?睡眠時間也是影響心臟健康的因素之一。新近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周刊的這項研究報告顯示,每晚睡眠時間在6至9個小時可以降低心臟病風險,而太多或太少都會使風險增加。
美國馬薩諸塞綜合醫院和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以英國生物樣本庫里超過46.1萬人的數據為基礎,分析了這些人的基因情況、睡眠習慣和醫療記錄等,并進行為期7年的跟蹤調查。這些人年齡在40歲至69歲之間且沒有心臟病史。
研究人員把身體活動、經濟狀況和心理健康等30項因素納入分析范圍,發現睡眠時間是一個影響心臟病風險的獨立因素。他們發現,對于已存在心臟病風險因素的人而言,睡眠時間保持在6至9小時可降低18%的患病風險;而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的人群患心臟病風險比睡眠時間保持在6至9小時的人群高20%,睡眠時間大于9小時的人群患心臟病的風險則高34%。
這項研究沒有進一步探索睡眠時長影響心臟病風險的機制,不過先前研究對此有過一些解釋,比如睡眠太少會影響動脈內壁和骨髓生長等,也會導致形成影響心臟健康的不良飲食習慣;而睡得太多會激發體內炎癥,這也與心臟病相關。
健康心臟的七種生活方式
1、遵循健康飲食
飽和脂肪、反式脂肪和膽固醇含量高的飲食與心臟病和動脈粥樣硬化等相關疾病的風險增加有關,高鹽攝入量也會增加血壓。飲食中低脂肪,但富含營養素,如維生素礦物質和纖維有助于降低這些風險。推薦食物包括蔬菜、水果、全谷類、魚類、家禽、豆類、堅果和非熱帶植物油。
2、鍛煉身體
通過幫助降低血壓,膽固醇和體重,身體活動可以降低患心臟病的風險。建議每天鍛煉身體,盡管任何體力活動都比沒有好。研究表明,與健康水平較低的人相比,僅達到適度健康水平的人仍然顯著降低了過早死亡的風險。
3、減少酒精攝入量
高酒精攝入可以通過升高血壓和甘油三酯來增加心臟病風險。建議女性每天飲用不超過一種酒精飲料,而男性則不宜飲用不超過兩種。
4、戒煙
吸煙會損害心臟和脈管系統,從而增加患心臟病和心臟病的風險。它還可以增加血壓,降低身體攜帶的氧氣量。雖然戒煙很困難,但并不像嘗試從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中恢復那么困難。
5、降低膽固醇水平
動脈中的膽固醇積聚可引發心臟病發作或中風。如果身體活動和健康飲食不能降低膽固醇水平,可以開具藥物。
6、保持健康的體重
肥胖增加了高膽固醇,高血壓和胰島素抵抗的風險,這是2型糖尿病的前兆。營養豐富的飲食,控制卡路里攝入量和身體活動是保持健康體重的唯一方法。
7、減輕壓力
一些研究表明壓力與冠心病之間存在關聯。壓力可能會導致人們開始吸煙,比平常吸煙或吃得過多。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壓力是年輕人中年血壓風險的預測因子。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北京日報、光明網、尋醫問藥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