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腹脹疏忽竟成胃癌晚期
倩倩(化名),象山人,29歲,在寧波上班。平時身體健康,吃嘛嘛香,以至于有點嬰兒肥。近一年來,倩倩覺得飯后老是有點脹氣、反胃,由于也沒多難受,就沒當回事。直到最近,倩倩老是覺得左上腹隱隱作痛,還出現了惡心嘔吐的癥狀,并且在嘔吐物中發現有咖啡色的血絲,便到寧波當地醫院做胃鏡檢查。當地醫院胃鏡提示:進展型胃癌,病理常規提示:胃竇活檢惡性腫瘤,首先考慮低分化腺癌。
晴天霹靂,倩倩父母難以接受這個檢查結果,帶著倩倩來到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求醫。不幸的是,倩倩再一次的檢查結果還是低分化腺癌,并且是晚期,只能進行化療治療。
“我早該叫她做個胃鏡檢查下的,她早就跟我說胃不舒服,我想想年紀輕輕肯定是在外面不好好吃飯得了胃病,就只叫她要好好吃飯。”倩倩媽媽痛心不已,非常后悔沒有重視女兒之前就出現的癥狀,如果早點檢查治療,可能還會有手術治療的機會。
為什么年紀輕輕就得了胃癌?
消化內科專家表示,像倩倩這樣年紀輕輕就查出胃癌的,不能絕對地說是吃外賣、夜宵、熬夜這種不健康生活習慣導致,但肯定對身體健康有所影響。胃癌,并非單一因素造成的,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比如不良的生活習慣、精神壓力、熬夜、垃圾食品、幽門螺桿菌感染、慢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家族遺傳等因素。
“長期胃部不舒服,要及時到正規醫院檢查。不能以為是小病,拖嚴重了再來看,這種錯誤觀念要不得。”消化內鏡中心主任季峰表示,胃鏡是檢查胃病、發現早期癌的唯一利器,不要因為覺得難受而拒絕做胃鏡檢查。
我國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低,85%左右的患者被確診時已經到了中晚期,五年生存率很低。同為消化道腫瘤高發的日本和韓國,他們的消化道早期腫瘤診斷率高達70%以上,而我國目前僅為15%左右,這是因為我們老百姓對胃腸鏡檢查的必要性不夠了解,這也是我國消化道腫瘤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專家倡導,40歲以上且符合以下任一條件之一者都應該進行胃癌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如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長江三角洲、太行山脈和甘肅等地;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病變者;胃癌患者一級親屬;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者等。
身體四個信號或是胃癌預警
信號一、上腹部疼痛
有臨床醫學證明,在胃癌患者早期時候,很容易會出現上腹部疼痛的癥狀,剛開始表現為間歇性的疼痛,只是有些隱隱的疼,后來變得越來越重,而且疼痛的時間越來越持久,到最后疼痛難忍。所以如果出現上腹部疼痛,這就是胃癌的早期癥狀之一。
信號二、食欲減退
胃癌早期的另一個信號就是食欲減退,比如會出現一些反酸,嘔吐,消化不良的情況。尤其是經常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狀況,即便是自己喜歡的食物,也根本沒有興趣吃,其實食欲減退也是胃癌早期的另一個信號。如果長時間出現不想吃東西的情況,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去檢查一下。
信號三、大便隱血陽性
臨床醫學證明,很多胃癌患者經常會出現那種癥狀,而這個比例在早期胃癌患者當中達到50%以上,所以如果大家出現大便隱血陽性,要去醫院檢查一下,及時確定一下自己的病情。
信號四、全身乏力,體重減輕
有時候并沒有可以減肥,但體重不斷減輕,而且會經常出現頭暈乏力的狀況,那么此時就要注意一下是否是胃癌早期,因為有胃癌患者在早期的時候也會出現體重逐漸下降而且全身乏力的狀態。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北京晚報、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