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增加宮頸癌風險?
醫(yī)生詢問病史后得知,多次的流產導致小張宮頸癌變的幾率增加。這一結果,換作任何一個女人都難以接受。子宮是女人的“命根子”,保護子宮也是每個女人的職責。但近年來,年輕女性出現(xiàn)子宮疾病的幾率逐步提高,歸根結底,和一些不良習慣有關。
1、不潔的性生活
據調查數據表明,最傷害子宮的頭號殺手,竟然是不潔的性生活行為。這主要是因為在進行性生活時,雙方的生殖器官親密接觸,如果稍微不注意個人衛(wèi)生,就會使得細菌或病毒侵入子宮,以至于使女性出現(xiàn)陰道發(fā)炎、子宮頸發(fā)炎等,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女性不孕、宮頸癌等婦科問題。
2、久坐不動
久坐不動是現(xiàn)代女性最常見的習慣之一,也許是被迫無奈,終日坐在辦公室工作。但要注意的是,久坐不動對子宮傷害也很大,因為長期久坐不動極容易使子宮腔體氣血循環(huán)不順,久而久之易造成子宮內膜組織增生,還會增加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機率。
3、長期服用避孕藥
眾所周知,是藥有三分毒,避孕藥也不例外。雖然說避孕藥能夠幫助女性很好的避孕,但長期服用對子宮傷害還是比較大的。據有關研究發(fā)現(xiàn),當女性服用避孕藥達8年以上,其體內荷爾蒙會減少,從而導致內分泌紊亂,增加罹患子宮肌瘤的機率。
4、頻繁流產
毫無疑問,反復的人工流產不僅對子宮傷害大,對女性健康影響也極大。據了解,女性一生最好流產不要超過4次,而一年最好不要多于2次。因為流產次數越多,越容易剝奪一個女人做媽媽的資格。
出現(xiàn)3個異常需及時篩查
1、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
女性在身體完全健康的情況下,只有在經期時才會有下體出血的情況發(fā)生。如果最近有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那就有可能是宮頸癌導致的,這種出血往往是在性愛過后,又或者是月經結束后又有少量的出血,需要及時進行檢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不僅是青年女性患宮頸癌幾率高,絕經后的女性也會可能發(fā)生宮頸癌變。如果在絕經之后,突然出現(xiàn)了異常的陰道出血,也可能是宮頸癌的潛在征兆。
2、骨盆有異常疼痛
出現(xiàn)不規(guī)則出血的同時,患者可能還會有盆腔疼痛的表現(xiàn)。大部分宮頸癌患者盆腔疼痛都是彌漫性的,也有少部分患者會有劇烈的疼痛感,可以出現(xiàn)在骨盆的任何部位。如果最近不處于經期,并且之前也沒有任何的婦科疾病,最近骨盆疼痛卻突然頻頻發(fā)作,那就要及時進行檢查;另外,如果患者在性愛或者是小便時,生殖器官有明顯的疼痛感,那也需要進行檢查。
3、白帶明顯改變
正常女性的陰道分泌物應該是乳白色或透明色狀態(tài),伴隨著淡淡的腥味,但是卻并不刺鼻。如果白帶發(fā)生了性狀改變,呈現(xiàn)出渾濁、惡臭的狀態(tài),那就是異常的信號。當宮頸癌發(fā)展到一定階段之后,患者還會有血性白帶、稀水樣白帶,并伴隨著濃烈的臭味,就要及時進行檢查了。如果在平時出現(xiàn)了不規(guī)則的陰道出血和上述癥狀,那有可能是宮頸發(fā)生了病變。女性朋友千萬不要忽視,一定要盡早進行檢查,以免耽誤病情。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
1、要注意夫妻生活的衛(wèi)生
平時不能有太多的性伙伴,一定要注意外陰部的清潔以及干燥,要做好勤換內褲,這樣才能夠防止宮頸癌的發(fā)生。
2、定期的做婦科檢查
宮頸癌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由各種疾病所積聚引起的,所以30歲以后女性應該定期去醫(yī)院做婦科檢查,這樣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癌變的癥狀,只有盡早發(fā)現(xiàn)才能夠得到徹底的治療,減少了患上癌癥的風險。
3、飲食護理
一定要注意飲食上的均衡以及合理,不能吃辛辣油膩的食物,多吃能夠預防宮頸癌的食物,比如黃豆、西紅柿、豆?jié){等一些豆制品,因為里面含有一些抗氧化物質,抑制了癌細胞的生長以及癌細胞的分裂,從而減少了患上癌癥的風險。
4、接種疫苗
HPV疫苗是全球首個批準預防癌癥的疫苗,從HPV感染到發(fā)生宮頸癌,需8到10年的時間。在這期間,若能早期阻止HPV感染所致的病變,或及早診斷和正確治療,可以控制病變向癌癥發(fā)展。由于目前已上市的HPV疫苗均未涵蓋所有的高危基因型,且現(xiàn)有疫苗對已感染人群的保護效果不明,尚有一些高齡人群處于疫苗適用年齡范圍之外。
5、經常使用白樺茸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1955年,莫斯科醫(yī)科院宣布白樺茸為抗癌物質。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白樺茸對多種腫瘤細胞,包括肺癌、胃癌、白血病、肝癌、乳腺癌、卵巢癌、大腸癌、宮頸癌、黑色素瘤等有明顯的抑制作用,可以有效的防止癌細胞復發(fā)、轉移,從而增強機體免疫能力。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騰訊網、39健康網、家庭醫(y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