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的五種常見癥狀
1、大便變細
正常的大便是圓柱形,如果突然出現大便變細,則要考慮是不是結腸癌,因為腫瘤堵塞了腸腔,導致了腸腔狹窄,大便在通過的時候,就會變成細條狀,有時會像擠牙膏一樣。
2、便血
如果出現便血,也要警惕結腸癌的可能,特別是鮮血與大便混在一起的時候,很對時候可能會被誤認為是痔瘡,而錯失治療良機。
3、排便習慣改變
規律的排便時間,排便頻率,能夠反應腸道的健康,突然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則要警惕結腸癌的發生。
4、腹瀉
很多人有腹瀉,一天五六次大便,而且吃了很多止瀉藥,抗生素都沒什么效果,這個時候,也要警惕結腸癌。
5、突然出現的便秘
或者原有的便秘,突然加重,則要高度警惕結腸癌。
要想及時發現結腸癌,一定在出現上述五種異常癥狀的時候,及時到醫院檢查腸鏡,千萬不要一拖再拖,等到癥狀很明顯的時候再去檢查,有可能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哪類人最容易患上結腸癌?
1、中老年人群
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腸癌發病會隨著年紀的遞加而越來越高,5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到達一個頂峰。
2、喜不良飲食人群
高熱量、高蛋白、低纖維素的飲食極易誘發結腸癌。因而,“無肉不歡”和不喜蔬果的人是結腸癌的高危人群。
3、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群
兄弟姐妹和爸爸媽媽有人罹患胃腸道腫瘤,那么你也就進入到了高危人群。
4、吸煙、喝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煙者比非吸煙者罹患結腸癌的危險更高。有結腸癌、大腸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攝入酒精大于30克,將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險。
5、有結腸息肉病史人群
有大腸息肉的患者也是結腸癌的高危人群。因而,為避免癌變,應定時做腸鏡檢查,發現癌前病變及時處理。
6、有炎癥性腸病的患者
有炎癥性腸病的患者包含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同樣容易發生結腸癌。
日常做好5項預防措施
1、有時間盡量多運動
鍛煉不僅僅有利于減肥,更有利于心臟的健康。研究發現,運動可以顯著降低發生癌前結腸息肉的風險,因此可能在預防結腸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經常鍛煉的人發生結腸息肉的風險降低接近兩成,研究還表明,長時間從事跑步,騎自行車,散步或跳舞等活動的人,患結腸癌的風險顯著低于那些久坐不動的同齡人。身體活動可能以多種方式影響結腸健康,包括增強免疫系統,降低炎癥和降低胰島素水平。
2、少吃加工過的肉類和紅肉
加工過的肉類消費與結腸癌有關。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紅肉和加工肉類是導致腸癌的原因。加工肉類包括通過煙熏或腌制,添加化學防腐劑制備的肉類,這包括培根,火腿和香腸等。紅肉,如牛肉,也與結腸癌有關,一定要注意限制紅肉的攝入量。此外,無論吃什么類型的肉,都要注意它的烹飪方式。高溫烹飪方法,如油炸或燒烤,都有可能產生雜環胺和多環芳烴,這是兩種容易致癌的化學物質。
3、吃蔬菜,特別是十字花科蔬菜
在防止癌癥方面,蔬菜是絕對的防癌明星。它們不僅是天然的膳食纖維來源,已知含有膳食纖維的食物可降低結腸癌的風險,而且許多還含有特定的抗癌植物營養素。十字花科蔬菜中的蔬菜,如西蘭花,羽衣甘藍和花椰菜,由于其含硫代葡萄糖苷,是非常有效的抗癌物質,十字花科蔬菜的攝入與包括結腸癌在內的多種癌癥的風險降低有關。
4、定期體檢
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定期體檢,尤其是那些高危人群,如年齡大于40歲人群、家族有遺傳病史人群、吸煙嗜酒人群、肥胖人群等。臨床上,不少結腸癌患者病情發展到晚期才發現,做好定期體檢不僅能夠預防結腸癌的發生,而且還能夠及時發現病變,避免延誤治療時機。
5、常喝白樺茸茶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也稱樺樹茸、西伯利亞靈芝。據白樺茸科普書籍《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記載,經白樺茸多糖作用后的結腸癌HT-29細胞,其形態發生明顯的變化,呈現出細胞收縮,核濃縮和核小體間DNA斷裂等顯著的細胞凋亡特征。白樺茸醇提物還可降低人結腸癌HT-29細胞的CDK2/4蛋白和Cyclin D1的表達、增加p21表達,抑制E2F1 表達,從而影響腫瘤細胞的細胞周期,起到對抗癌細胞增殖的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騰訊網、家庭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