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轉變成胃癌只需4步
胃癌不是由正常細胞迅速轉變成癌細胞,從最開始胃炎演變到最后的胃癌,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并沒有特異的癥狀,如果前面的預防工作沒有做好,也會走到胃癌這一步。胃炎到胃癌,大致需要經歷四步。
第一步:淺表性胃炎
淺表性胃炎是胃黏膜淺表性的炎癥,屬于胃炎的一種。絕大多數淺表性胃炎都只發生在胃黏膜表層,而我們常聽到的胃潰瘍和胃穿孔則是胃部更深層的組織遭到破壞。淺表性胃炎其實是屬于比較輕微,并不會增加胃癌風險。
第二步:萎縮性胃炎
萎縮性胃炎是胃黏膜的腺體出現了減少和萎縮的情況。它是一種病理的變化,主要表現為胃痛、胃脹,吃了一點就出現飽脹感。萎縮性胃炎是一種癌前病變,如果合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需要馬上清除,并定期復查。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
腸上皮化生就是胃有分泌功能的上皮被類似于腸上皮具有吸收功能的組織所替代,會導致胃不能行使分泌的功能,在吸收之后,又不能把一些有毒的物質給排泄掉,這就會對胃黏膜產生影響,導致炎癥的出現。
腸上皮化生有四種類型:大腸化生、小腸化生、完全性化生和不完全性化生。在胃的良性病變中,大多見到的是完全性的小腸上皮化生,但是大腸的不完全性化生常常見于胃的惡性病變。
第四步:異型增生
腸上皮化生造成了胃的炎癥,炎癥不能夠得到修復,久而久之,造成胃黏膜更大程度的損害,引起異型增生。異型增生分為低級別異型增生和高級別異型增生,其中高級別的進發為胃癌的概率為60~85%。因此,如果是低級別,只需定期監測病情既可;高級別就需要在胃鏡下進行治療。
胃癌就是最后一步,若我們能夠在這4步都及時做好預防工作,充分調整自己的飲食,對于一些病變進行及時處理治療,那么絕大部分都不會走向胃癌的這一步。
十種胃癌高危人群,有你嗎?
1、40歲以上者
胃癌發生與年齡相關,40歲即進入胃癌高發年齡。尤其是有慢性胃病史的人,如果近期出現消化不良等不適,一定要高度警惕。
2、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腫瘤者
約5%~10%的胃癌與家族遺傳背景相關。如果家族中有胃癌或其他消化道癌患者,也要提高警惕。
3、有胃病史
特別是慢性胃潰瘍、胃息肉、萎縮性胃炎,或做過胃切除術等10年以上者,也需警惕。
4、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這是經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的胃癌高發因素。使用藥物清除幽門螺桿菌后,可使胃癌發生率降低38%。
5、不明原因嘔吐
有不明原因的嘔血、嘔吐咖啡色物,且體重下降者,也需警惕胃癌。
6、經常泛酸
原來有泛酸、胃灼熱等癥狀,且癥狀突然變化時要提高警惕,以免延誤病情。
7、來自胃癌高發區的人
出生在胃癌高發區,或在高發區生活過的人。胃癌發病率有一定的地域性,可能與當地的生活習慣、飲食結構及遺傳相關。
8、患過其他惡性腫瘤者
通常腫瘤是遺傳基因、環境等多方面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不過一旦罹患過其他惡性腫瘤,患胃癌的風險也會升高。
9、喜歡過咸食物
包括腌制品、熏制品,或進食新鮮蔬菜較少,長期酗酒和吸煙者。吃過量的高鹽食物會直接損害胃黏膜,使胃酸減少。
10、精神壓力大或抑郁者
緊張、壓力、抑郁等心理社會因素,會促進胃酸分泌,抑制胃黏液分泌,從而誘發胃黏膜損傷,甚至胃潰瘍,加大胃癌發生風險。
預防胃癌,遠離6個養胃誤區
1、喝粥并不一定能養胃
“喝粥養胃”的說法早已深入人心,粥有一定的養胃作用,但是不盡然。因為粥的水分比較多,那么它吃進去以后,對胃酸有一定的稀釋作用,沖淡了胃酸,又可以導致胃的飽脹,對于某些患者而言并不合適。另外,我們咀嚼食物的時候,可以促進唾液的分泌,唾液對于食物有消化作用,但是喝粥就不需咀嚼了,長期喝粥的話會減少唾液分泌,對于某些食物的消化吸收也是不利的。
2、長期“吃軟飯”易致營養不良
為了好消化,有人建議把食物煮得爛一點。但是,長期食用軟爛食物會缺乏維生素B12。當維生素B12缺乏時,會表現出食欲下降、易患心腦血管疾病等。如果長期吃軟爛的食物還會使胃蠕動鍛煉減少,胃的正常的機能下降。另外,軟爛的食物往往缺乏膳食纖維。膳食纖維是胃腸道黏膜構成所需的重要營養素。如果缺少膳食纖維,胃腸道的黏膜會萎縮。
3、飯后喝酸奶促進消化不靠譜
酸奶中含有的益生菌包括雙歧桿菌、乳酸菌等,并沒有消化酶。它只能幫我們消化膳食纖維(大約只占10%),不能分解人體攝入的蛋白質、脂肪(真正引起消化不良的東西)。另外,酸奶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很高,飽餐過后再喝酸奶還會增加腸胃的消化負擔。
4、喝牛奶不能保護胃黏膜
牛奶沒有保護胃黏膜的作用!正常情況下,胃是在不斷蠕動的,胃內的胃酸會讓牛奶中的蛋白質變性,起不到保護胃黏膜內膜的作用。牛奶可以中和胃酸,緩解反酸癥狀(吃點餅干、喝點水也有類似效果)。
5、胃不好常吃素食并不好
蔬菜雖然比肉食容易消化,但是長期吃素可能會導致胃黏膜萎縮。相反,肉食中的營養素可幫助恢復胃黏膜。
6、少吃多餐養不了胃
自主神經調節人體進食,它會根據每日三餐規律地分泌胃酸、膽汁,幫助腸胃消化食物,同時也調節人體內環境。如果一日多餐,食物會刺激消化道不斷地去分泌胃酸、膽汁,造成胃酸和胃蛋白分泌的功能紊亂。專家提醒,正常人無需一日多餐來養胃,有胃腸道疾病的人,尤其是胃部切除術的患者才有必要一日多餐。吃飯要吃8分飽。這樣既不會給我們的腸胃增添負擔,還可以讓我們享受到美食的樂趣。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央視網、金陵晚報、健康界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