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白樺茸非常稀少,生長期超過10年以上的更加難覓。這個季節,冰雪開始融化,便于進入森林深處。沒有樹葉遮擋,很遠就能看見樹上的白樺茸,采集效率大大提高。”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介紹說。
今年已是楊波赴俄投資白樺茸的第六個年頭,憑借多年對白樺茸的深入研究和實地考察,已對白樺茸生長習性了如指掌。而西伯利亞當地人從原始森林采集回來的白樺茸原料,很多都出售給了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俄方合作伙伴共同投資的白樺茸企業。
【空中俯瞰西伯利亞原始森林 】
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感召下,2015年,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與俄羅斯白樺茸龍頭企業俄羅斯西伯利亞天然野生植物有限公司達成戰略性合作,雙方共同投資在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茨克建設白樺茸技術研究中心和現代化生產基地,率先將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現代化工藝運用于白樺茸精制,開發出100%水溶性西伯利亞白樺茸提取物產品,同時將其引進至國內市場,推動中俄白樺茸進出口貿易發展。
十余年軍旅生涯培養了楊波嚴格嚴謹的工作作風,楊波表示,國內也出產白樺茸,但品質不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成品質量難以保證。而西伯利亞位于極寒之地,白樺茸生長周期達10-15年之久,有效成分含量更加充沛,加之貝加爾湖純凈湖水的滋養,原料有效成分含量可達12%以上,為同類產品翹楚。
此外,西伯利亞原始森林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廣袤的原始森林之一,此處野生白樺茸儲備豐富,為白樺茸深加工產業提供了原料保障。“只有深入白樺茸原料產地,才能真正掌握到高質量的白樺茸原料,便于深入研究它的習性和健康價值。”楊波如是說。
【位于貝加爾湖畔的白樺茸工廠】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又稱樺樹茸、西伯利亞靈芝,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北緯40°~50°即俄羅斯西伯利亞、北歐、日本北海道、中國黑龍江等高寒地帶。白樺茸野外繁育條件極為苛刻,其孢子成熟后,隨風飄散,此時如果白樺樹的表皮剛剛損傷,孢子粉剛好附著,便有可能存活并長出菌株。白樺樹是生命力極其旺盛的樹種,抗病能力較強,通常只有在其虛弱時白樺茸才有機可趁。以西伯利亞出產的白樺茸為例,平均2萬棵白樺樹五年才能產生一顆菌株,產量極低。由于目前還無法人工培育,也導致其無法規模化采集,人工采集成本高。
“對于初次進入森林采集白樺茸的菜鳥來說,有時候一個上午也遇不到一顆白樺茸,猶如大海撈針一般。只有那些生活在當地的熟手,知道哪里采集過哪里沒有采集過,哪里之前采集過還會再長出來。”楊波說。
白樺茸菌株一旦在白樺樹上成功寄生,它會像白樺樹的“癌細胞”一樣四處擴散,不斷長出新的菌株,不斷汲取樺樹養分,直到樺樹枯竭而死。白樺樹中的很多營養成分,也被成功轉移到了白樺茸身上,且得到了進一步升華。
【寄生在白樺樹上的白樺茸 】
白樺茸子實成分檢測表明,它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多糖體、 真菌多肽、樺褐孔菌素、樺褐孔菌醇、多種抗氧化三萜類化合物、有機硒、有機鍺等超過200種有效成分。每克白樺茸活性酶含量高達35000單位,是靈芝的55倍。《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指出,隨著白樺茸有效成分的成功提取分享,健康價值研究的深入,未來在植物藥、健康食品、營養補充劑等方面有著廣闊開發前景。
在俄羅斯,白樺茸屬于民間古方,應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十六、七世紀以前,當地人有著日常飲用白樺茸茶的習慣,生長年限在15年以上的白樺茸可以直接藥用。目前,俄羅斯已有十余款白樺茸提取物藥品獲準上市,引領全球白樺茸健康應用方向。
西伯利亞完好的生態環境,為白樺茸繁育創造了絕佳條件,同時也成為諸多野生動物的居住地。“要進入原始森林探尋白樺茸,除了向導,還要有持證的當地獵人陪伴,當邂逅灰狼、棕熊等大型猛獸時,才能確保自己平安。”楊波特別提醒。或許只有這樣的極寒之地,人跡罕至之地,才讓白樺茸不被人類過度采集,才能讓這一珍稀藥用真菌在原始森林中繁育至今,成為今天呵護人們健康的天然臻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