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藥用真菌和藥用植物種植量占全球75%,但深加工率低,還處在全球產業鏈的低端。”行業分析人士指出,要充分發揮靈芝、桑黃、牛樟芝、白樺茸等藥用真菌的藥用價值和產業價值,創新萃取技術是必須要邁過的難關,只有將有效成分萃取出來,弄清藥理模型,方能真正用于疾病的治療和功能保健食品的開發。
產研融合 藥用真菌發展提速
藥用真菌是公認的高蛋白、低脂肪、高維生素的保健食品,具有抗腫瘤、降血脂、調節機體免疫、保護心腦血管等多種藥用價值,且大多藥用真菌為藥食同源,不會對人體產生毒副作用。在中醫藥專家的科普宣傳和藥用真菌企業的推動下,近年來,白樺茸、牛肝菌等藥用真菌在公眾中已經有了較高認知度。
與此同時,隨著藥用真菌科研的深入及越來越多的藥用價值被發現,從食用到藥用,藥用真菌進入精細化發展階段。以桑黃為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所的科研人員從桑黃子實體中分離出了5種不同結構的活性均一多糖,進一步證實其在腫瘤、炎癥、免疫、血糖、血脂等方面的防治功效,藥用真菌白樺茸也被證實有類似效果。
據北京市中醫研究所發布的《西伯利亞白樺茸提取物對人胃癌等細胞株的體外干預研究》研究報告,白樺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胃癌、肝癌、肺癌、乳腺癌和黑素瘤五種腫瘤細胞的增殖,并對這五種腫瘤細胞有非常顯著的殺滅作用。尤其是對胃癌、肝癌、肺癌和乳腺癌的作用非常明顯。
2020年1月,佐力藥業藥用真菌制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浙江)獲準建設,進一步助力我國藥用真菌制藥向產業化、專業化邁進。從國家知識產權局發布的“專利公布公告”可以看出,最近幾年,關于藥用真菌的培育、萃取技術專利等的數量顯著增加。
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產學研聯合共建,增強科技助力,培養藥用真菌專業人才,是藥用真菌行業技術升級、產業升級的重要途徑。提高藥用真菌的利用率和精細化健康應用,將成為我國藥用真菌深加工產業提速增效的重要“助推器”。
工藝創新 白樺茸打造高端品質
“200公斤白樺茸原料只能提取到1公斤白樺茸成品,成人每次使用只需要0.5克,即沖即飲。”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波表示,公司赴俄投資生產的西伯利亞白樺茸產品,是一款中俄科研團隊共同打造的白樺茸深加工產品,率先運用了超微破壁粉碎、超臨界低溫萃取、低溫真空干燥等現代化工藝。
真菌破壁技術并不新鮮,我國企業生產的高端靈芝產品多以“破壁孢子粉”為賣點。但西伯利亞白樺茸更進一步,子實破壁達到了超微級,即微納米,確保子實中的有用物質充分溶出,充分去除粗纖維、灰分等雜質。此外,超臨界低溫萃取借助了一種介于液體和氣體之間的萃取劑,在低溫環境下,利用有用物質不同分子量的物理特性,依次萃取出來,從而最大化保留白樺茸的有效活性成分,最終得到高純度、活性高的100%水溶性白樺茸提取物,樹立高端白樺茸品質標準。在俄羅斯,這款產品在藥店銷售,被醫學機構推薦給有需患者,并出口至中國、日本、韓國及歐美一些國家。
而北京西伯利亞白樺茸研發有限公司之所以選擇遠赴俄羅斯西伯利亞投資白樺茸,在貝加爾湖畔的伊爾庫茨克建設白樺茸技術研究中心和現代化工廠,一是因為西伯利亞擁有世界上最豐富的白樺茸原料儲備,白樺茸目前屬野生資源,無法人工規模化培育,可以做到從源頭上把控原料品質,精選生長年限15年的優質白樺茸;二是因為俄羅斯白樺茸產業鏈相對成熟,技術水平國際領先,并具有全球影響力;此外,俄羅斯也是全球白樺茸科研成果最多的國家之一,早在十六、七世紀之前就開始在民間廣泛應用,列入俄羅斯多部藥典。
“在中國,靈芝、蟲草等是普及率比較高的藥用真菌品種,白樺茸普及率相對較低。但在國際市場,白樺茸普及率更高,在歐洲被譽為‘超級食物’。”據行業專家介紹,中俄白樺茸企業的跨境合作,有助“反哺”國內白樺茸行業,解決原料、產品及技術等短板,通過學術交流、課題研究等一系列中俄白樺茸合作項目,增強產研融合,加速國內白樺茸產業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