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癌癥5年生存率持續改善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國立癌癥研究中心近日發布數據顯示,在“癌癥診療合作定點醫院”等全國癌癥專病醫院,2010-2011年被診斷為癌癥的患者5年后的生存率為66.4%,較2009-2010年提高了0.3個百分點。此次為第5次計算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持續呈現改善傾向。
國立癌癥研究中心使用了318家醫院約65萬人的“院內癌癥登記”數據,統計了15種癌癥的5年生存率。其中前列腺癌達98.8%、乳腺癌達92.2%,生存率較高。但是,早期難以發現的胰腺癌5年生存率僅為9.8%。此次新統計的喉癌和腎癌的5年生存率也較高,為80%左右,尿道癌(49.0%)和膽囊癌(29.3%)則較低。喉癌患者中,男性占9成以上。
與胃和大腸相關的5種高發癌癥,從診斷時的進展程度和各年齡層的生存率來看,老年人與年輕人相比的生存率較低。國立癌癥研究中心的奧山絢子表示,“或許是因為老年人除了癌癥還患有其他疾病,有時無法采取副作用強、對身體負擔大的抗癌藥,老年患者與年輕患者的治療方法有所區別”。
各都道府縣、各醫院的癌癥患者生存率以及患者人數等數據可以在該中心網站“癌癥信息服務”上查詢。不過,由于各自治體和醫院的患者年齡和病情不盡相同,所以無法將這些數據用于比較治療效果的好壞。
美國癌癥死亡率出現最大降幅
每年的1月份,都會有一份重量級報告亮相:《癌癥統計年度報告》(這份報告會對美國癌癥防治歷程進行評估,公布癌癥的發病率、死亡率,以及不同癌的兇險程度。同時,也會對2020年的癌癥發病率及死亡率作出預測),由美國癌癥協會(ACS)發表于影響因子高達224的“神刊”《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雜志上。
而今年的報告結果是:“美國的癌癥總死亡率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幅度的單年下降!”是的,你沒有看錯,美國癌癥總死亡率、發病率又雙雙下降了!1991年至2017年,美國癌癥死亡率下降29%,其中2016年到2017年下降2.2%,創有記錄以來美國癌癥死亡率的最大年度降幅。(注:由于癌癥相關數據的統計會延遲數年,故而2020年美國癌癥統計報告的最新統計數據是截至2017年的)
報告顯示,美國癌癥死亡率從1991年至2017年持續下降,相當于在此期間約290萬人避免因癌癥死亡,這主要歸結于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這4種癌癥的死亡率長期下降。
美國男性癌癥發病率在2007年到2014年間快速下降,但2016年后趨于穩定,部分原因是結直腸癌發病率下降速度趨緩,以及前列腺癌發病率變得穩定。而女性癌癥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中大體穩定,雖然肺癌等癌癥發病率下降,但某些癌癥發病率穩定或甚至上升,相關數據互相抵消了。
美國日本有哪些防癌經驗?
1、美國施行全面戒煙政策
報告顯示,肺癌死亡率下降尤其明顯,美國因肺癌死亡的人數占總癌癥死亡人數的近四分之一。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從1990年至2017年下降了51%,女性肺癌死亡率從2002年至2017年下降了26%。這種治療癌癥的穩定進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歸因于吸煙的減少帶來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從美國60年代開始控煙運動,吸煙人數幾十年持續降低,而且公共場合全面禁煙。
2、日本制定國家腫瘤防治政策
為加強腫瘤防治工作,日本政府自1984年開始,每隔十年出臺“腫瘤防治十年戰略”,通過預防、醫療和研究等綜合措施,降低腫瘤患病率和死亡率。2006年,日本出臺《腫瘤防治對策基本法》,從法律層面推進腫瘤防治,以基本法為根本出臺相應的專項防治計劃。
3、設置國家癌癥中心
日本為了指導和部署全國的癌癥預防控制工作,1961年設置了日本國立癌癥中心,位于東京的中心地帶。國立癌癥中心集癌癥醫院、癌癥預防和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中心,以癌癥的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為目標。
4、注重癌癥早期篩查
在2007年到2014年間,男性癌癥的發生率快速下降,然后在2016年保持平穩,這與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篩查策略變化有關。尤其是前列腺癌,美國的醫生和科學家已經注意到之前基于PSA的篩查可能會帶來大量的過度診斷,減少了使用PSA篩查前列腺癌。像結直腸腫瘤,從良性發展到惡性,通常需要15年以上,如果能在早期發現,手術切除后,治愈率可達到90%以上。而我國就診的癌癥患者中,有60%-80%剛到醫院時,就已經進入中晚期。
5、治療癌癥新藥多
美國的新藥研發走在世界前列,擁有很多好用的抗腫瘤靶向藥,其中只有少部分進入中國市場,且價格高昂。目前在歐美上市的重磅新藥進入中國的比例只有30%。即便進入中國市場,這些新藥平均也要比歐美滯后6~8年,有的甚至要長達12年。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科技網、澎湃新聞、健康界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