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人群每7人一個“慢阻肺”
“中國40歲及以上人群每7個人中就有一位慢阻肺病人,20歲及以上人群慢阻肺的發病率也有8.6%。慢阻肺是一個‘沉默的殺手’,前期沒有什么癥狀,往往容易被忽視。一旦有了癥狀,肺功能可能已經損失50%左右,早發現早治療十分重要。”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浙江大學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長沈華浩教授表示。
慢阻肺患者經常會出現因癥狀的突然加重,導致住院的情況。關于急性加重,專家表示,“很多慢阻肺患者對急性加重的認識不足,往往以為只是一場小感冒,其實引發的急性加重,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包括對肺功能的不可逆的損傷、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增加、影響生活質量、住院風險和治療費用的增加等。更嚴重的是,急性加重還會大大增加死亡風險。預防急性加重,患者一定要重視穩定期的規范治療。”
冬天是慢阻肺急性加重高發的季節,因此在冬天要特別注意,可以采取多種措施預防慢阻肺急性加重,如戒煙、接種疫苗等。專家強調,其實慢阻肺與糖尿病、高血壓一樣,都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疾病,唯有堅持規范治療,才能有效預防和改善咳嗽、氣喘癥狀,減少急性發作的頻率和嚴重程度,防止或延緩肺功能的惡化。
四大因素增加慢阻肺風險
1、吸煙
發生慢阻肺的原因是比較多的,第一個就是吸煙,這是慢阻肺的第一危險因素,也是大家公認的一個危險因素,包括吸二手煙,都是慢阻肺的高危因素,流行病學調查都顯示了,吸煙的慢阻肺人群的發病率要比普通人或者是不吸煙的人高,所以吸煙是大家公認的慢阻肺的第一高危因素。
2、空氣污染
第二個空氣污染也是慢阻肺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包括粉塵還有化學性的氣體等等,所謂的粉塵是指那些很微小的、浮在空氣中很難落到地面上的,醫學上叫氣溶膠,飄在空中落不到地上,就很容易讓人吸入到呼吸道中,刺激呼吸道,然后發生慢阻肺,流行病學調查也發現了空氣差的污染嚴重的地區,慢阻肺的患病率比較高。
3、燒柴火
第三個是燒柴火,可能是我們國家農村地區的特色,很多農村都燒木材或者燒草,來做一個燃料,不像城市中用電、天然氣,農村廚房排風條件不好,這個生物燃料產生的煙霧,就會造成室內的污染,這個是我們國家調查發現,在這一環境下慢阻肺的患病率也比較高一點。
4、慢性咳嗽
第四個就是慢性咳嗽了,慢性咳嗽的病人表明呼吸道往往是有問題的,調查也發現,如果是兒童期或者嬰兒期得過肺疾病的,或者是經常咳嗽的小孩子,他到了中年后,他的慢阻肺的患病率也是比普通人群要高的。
慢阻肺咋預防、咋治療?
對于慢阻肺而言,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而最好的方式首先就是戒煙;其次是提早發現提早治療。咳嗽兩周后仍然不愈,就必須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以免加重呼吸道的受損程度。努力做到規律生活,清淡飲食,綠色裝修,多喝水,勤開窗通風,增強體育鍛煉提高抵抗力。三要盡量遠離環境污染,避免在化學燃料及粉塵多的地方生活或工作,減少環境的刺激。
在慢阻肺診斷方面,肺功能檢查是診斷慢阻肺的金標準,因此診斷慢阻肺一定要進行肺功能的檢查。除此之外,還需要拍胸部的X線及血氣分析等。
專家表示,慢阻肺包括輕度、中度及重度,治療方案也會根據個人情況進行相應調整。輕度患者只需氣促的時候臨時用些平喘劑,而中、重度患者可長期吸入一種或多種長效的支氣管擴張劑,如噻托溴銨、福莫特羅等藥物,如果能顯著改善癥狀和肺功能可應用吸入糖皮質激素;對于加重者,可接種流感疫苗、口服免疫調節劑等,再結合中醫中藥對癥治療及針灸、推拿等傳統療法的輔助。
當然,患者還可進行家庭氧療,每日在家吸氧;重度患者可以進行肺康復鍛煉運動(包括縮唇呼吸、腹式呼吸鍛煉、呼吸體操、太極拳、八段錦、上肢有氧訓練、固定騎車訓練等)。即便是穩定期的慢阻肺患者,也應定期到門診作常規的肺功能檢查,若出現咳嗽、咳痰、氣喘等癥狀加重時,應及時就診,切莫忍耐或自己隨意增大用藥劑量。
在日常飲食中要注意營養均衡、平衡膳食,多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可食用一些肉類及高蛋白食物,常喝藥用真菌白樺茸增強免疫力、減輕肺部炎癥。而辛辣、油膩等刺激性食物一定要少吃或不吃。同時,保持樂觀、豁達的心態對于治療也有著事半功倍的效果。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中國新聞網、新浪網、騰訊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