誘發便秘的6大原因
1、體內缺少水分
當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就會吸收腸道內的水分。這樣一來糞便就會變得特別干燥,排出體外自然會變得比較困難,引起便秘出現。
2、飲食過于精細
飲食過于精細,容易引起便秘。過于精細的食物會讓腸胃的蠕動速度變慢,糞便停留腸道時間太長。其水分逐漸被腸道吸收,糞便變得干燥不易排出。
3、排便習慣不良
不良的排便習慣也是引起便秘的一個重要原因,很多人在日常會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在有便意的時候無法去廁所。這樣一來就會導致糞便堆積在腸道內,時間久了便意就會消失。當糞便在腸道內堆積時間過長的時候,會導致糞便越來越干難以排出體外。導致便意越來越少,到最后經常會導致出現便秘。
4、脾胃虛寒
這個現象多數會發生在中老年人的身上,特別是那些正在生病或者是剛痊愈不久的人群。這類人群多身體比較虛弱,很容易會受到寒氣的入侵,導致腸道無力。無法讓糞便在腸道內正常的運行,時間一久就會導致便秘發生了。
5、缺乏運動
現在的人每天兩點一線工作,白天坐在辦公室,晚上回家之后癱在沙發上,能夠運動的時間少之又少,長時間久坐,會出現身體衰弱,影響協助排便的肌肉收縮力,從而導致便秘。疫情期間人們的活動量變得更少,便秘自然多發。
6、情緒因素
生活工作壓力大,導致人們的精神一直處于緊繃狀態,偶爾會出現焦躁焦慮的問題。要知道排便的一系列動作都是通過神經反射完成,當精神欠佳的時候,自然排便情況也會受到影響。受疫情因素影響,很多人容易產生焦燥情緒,進而誘發便秘。
便秘有哪些類型?
1、弛緩型便秘
弛緩型便秘又叫低緊張性便秘,習慣性便秘,是慢性便秘中最常見的,許多原因不明的便秘都屬于這個類型。一般認為是由于腸肌神經叢興奮性低下導致的。弛緩型便秘一般沒有痛苦,主要表現為便意淡漠,大便間隔時間長,排出困難,有時還會伴隨有腹部脹滿、食欲不振、頭暈乏力等全身癥狀。年老體虛、長期臥床及服用瀉藥者、食量少、纖維素及飲水不足、低血壓、肥胖體質、內臟下垂、內分泌紊亂、缺乏維生素B族、中毒及藥物性便秘都屬于弛緩型便秘。
2、直腸型便秘
直腸型便秘又叫直腸排便困難癥,是指糞便進入直腸后排出困難或者滯留時間過長。主要是由于直腸壁的感受神經細胞應激性減弱,不能適應對進入直腸的糞便產生排便反射導致的。主要癥狀表現為肛門下墜、排便困難、有排出不凈感。工作緊張、外出旅游、肛裂等引起的便秘,一般都屬于直腸型便秘。直腸脫垂、肛門括約肌弛緩無力者,也屬于這個類型的便秘。
3、器質性便秘
器質性便秘是指大腸發生形態改變而導致糞便通過障礙形成的便秘,比如腫瘤引起的便秘,一般糞便會發生形狀的改變,并且會伴隨有膿血和粘液。
怎么緩解便秘?
1、調整飲食
日常生活中人們一定要做到飲食規律,作息規律,才能保證身體健康,正常的排便,所吃的食物中應該都有粗纖維,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保證每天飲水1000毫升到2000毫升,這些做法都有利于促使腸胃正常蠕動,幫助排便。盡量不吃辛辣食物,戒煙酒。
2、定時排便
餐后或者活動后結腸運動增加,可以充分利用人體正常生理反射,建立定時排便的習慣。結腸活動在晨醒、餐后最為活躍,建議老年人在晨起或餐后2h內嘗試排便,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即便沒有便意亦建議保持定時排便習慣,注意在每次排便訓練的嘗試中,用力排便不超過5分鐘,可每天進行2次排便訓練。例如:晨起1小時內進行輕度體力活動,喝一杯熱飲和一碗富含纖維的麥片后進行排便訓練。
3、適當參加體育運動
堅持參加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促進腸道血液供應,有助于胃腸蠕動,有利于排便,而勞逸結合也有利于保持正常的排便習慣。鑒于疫情影響,一是可以去人少的公園適度運動,二是在家跟隨一些健身APP一起運動,還可以做腹部自我按摩。切忌整天躺在沙發看電視、玩手機。
4、調整作息,保證充足的睡眠
睡前可以通過用熱水泡腳的方式幫助自己盡快達到一個好的睡眠狀態。此外,平時還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持續高度的精神緊張狀態。保持良好的睡眠,心情愉悅,均有利于便秘的治療。
5、早晚一杯白樺茸
早晚沖飲一杯白樺茸也有助改善便秘問題。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白樺茸有效的成分在多糖,它擁有極高的SOD活性,可以有效地清除人體內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毒素,減輕胃腸道炎癥,改善胃腸道功能,分解脂肪降低膽固醇儲量、促進代謝等。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騰訊網、家庭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