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癌中之王”胰腺癌
胰腺癌是一種具有高度惡性的消化系統腫瘤,確診胰腺癌的患者5年生存率往往不到8%。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虞先濬教授團隊探索發現,胰腺癌細胞中一種調節細胞內糖酵解的生物分子——磷酸甘油酸激酶PGK1,能夠參與抑癌基因Smad4表達陰性的胰腺癌的代謝過程,進而支持這種胰腺癌亞群的增殖及侵襲轉移等惡性特征。
基因調控人體細胞的正常生長,而胰腺癌的發生,始于胰腺細胞內的基因改變。在臨床上,約有60%的胰腺癌患者存在抑癌基因Smad4缺失突變。
應對癌癥的關鍵在于早發現早治療,這樣才能提高生存率。但是,早期胰腺癌無明顯癥狀,通常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即便早期有癥狀,程度也不會太顯著,且容易被認為是肝或胃的問題所致。胰腺癌難以早發現的可能原因是,胰腺位于腹部深處,腸子后面,而內臟的感覺又非常不敏感。
因此,定期檢查,更為重要。檢查手段之一是看腫瘤標記物,糖鏈抗原19-9的免疫定量分析是目前檢測胰腺癌的重要依據。單獨將糖鏈抗原19-9升高用于胰腺癌的診斷,已經被歐洲腫瘤標志物和美國國家臨床生物化學學院所采用。其次,影像學手段也可以幫助識別胰腺是否出現腫瘤。
哪些人容易得胰腺癌?
1、家族病史
毫無疑問,如果患有家族性的胰腺息肉,自然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這類人一定要做好胰腺癌的篩查工作;此外,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會有百分之五至十的概率會遺傳到這種癌癥,因此,這些人也屬于胰腺癌的高危人群。
2、慢性胰腺炎者
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典型的癌前病變,尤其是家族性的慢性胰腺癌患者,一定要定期做胰腺癌的篩查。急性胰腺炎若沒有得到有效控制,會轉化成慢性胰腺炎,引起胰腺功能發生多種變化,最終演變成胰腺癌。
3、糖尿病者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現各種并發癥,其中,大約有百分之四十的胰腺癌患者就被診斷出患有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也應該謹慎胰腺癌的出現。糖尿病是胰島素分泌紊亂引起的慢性疾病,血糖不穩定,會導致胰島細胞發生變化,從而引起胰腺癌。
4、肥胖人士
胰腺屬于消化道的分泌器官,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飲食會增加胰腺負擔,長時間堅持不良的飲食習慣會讓身體肥胖,對胰腺帶來致命損傷。另外,如果最近自己并沒有勞累過度,腰背部位也沒有受過傷,卻莫名其妙出現疼痛,也應該謹慎胰腺癌。
預防胰腺癌需要注意啥?
1、調整膳食結構
不吃燒焦和烤糊的食品,盡量少吃高脂、高油、多鹽的食物,這就可以減少2/3以上胰腺癌的發生。預防癌癥,日常飲食還需注意保持谷類、豆類、甘薯等粗糧作為膳食的主體,每天新鮮蔬菜和水果必不可少,在飲食中增加纖維類、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必要的礦物質。
2、生活要有規律
有些人平時工作忙,一日三餐較隨便,到了節假日就暴飲暴食。其后果是,輕者引起消化不良、腹脹不適,重者引起急性胰腺炎,甚至危及生命,也為胰腺癌種下隱患。研究認為,生命早期過度進食會促進發育成熟,而成熟后的過度飲食又可增加某些退行性疾病的發生,從而縮短壽命。因此,在一生中適量地限制飲食,這是長壽的秘訣,每餐八分飽。
3、適當的鍛煉
預防胰腺癌的習慣還包括參加適當的體力活動,避免超體重和肥胖。由于現代化代步工具越來越多,人們運動的機會變得很少,這也是非常不利于健康的。
4、保持好心態
無論是在工作上,還是在生活上,都要保持一個好的心態,這樣才能保持永遠年輕,遠離疾病入侵。研究表明,心態好的人患病幾率相對于經常郁郁寡歡的人更低。中醫理論認為,抑郁是疾病入侵的根源,其可引起人體內分泌失調,新陳代謝混亂。有一個好的心態,才會有好的生活。
5、戒酒、戒煙
盡管目前對飲酒是否會引起胰腺癌尚無定論,但是減少飲酒,尤其少飲和不飲高酒精含量飲料可避免發生胰腺炎,也可能會避免或減少發生胰腺癌的可能性。此外,要避免吸煙、飲酒和攝入高脂肪、高蛋白質飲食的綜合作用。尤其要教育青少年不吸煙。每天吸煙量和煙齡長短與胰腺癌發生成正相關,從少年時期即開始吸煙者更易患胰腺癌。
6、良好環境
良好的環境因素對預防胰腺癌具有重要作用。應減少或避免接觸放射性物質,對從事放射性工作的人員應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應減少病毒感染的機會,尤其是流行性病毒感染。避免長期接觸與胰腺癌發生有關的物質,如某些金屬、焦炭、煤氣、石棉、祛脂劑、β-萘酚胺、聯苯胺、甲基膽蒽、N-亞硝基甲胺、乙酰氨基芴和烴化物等,并盡可能采取良好的防護措施。
7、定期檢查
如果想要降低胰腺癌患病率,最重要的就是定期體檢。通過定期體檢這種方式能夠掌握身體健康情況,很多人平時沒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也沒有通過定期體檢這種方式掌握身體健康情況,有可能某些疾病形成還沒有察覺到。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家族醫生在線、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