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有哪些誘因?
1、肥胖因素
肥胖跟糖尿病的關系非常緊密,當人在成年之后,身體的脂肪細胞數量是固定的,而胖人主要是因為脂肪細胞肥大導致的,因此會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血糖要比其他人容易升高,而身體內環境為了保持血糖平衡不得不拼命工作,通過釋放更多的胰島素來平衡血糖,這樣很容易出現高胰島素血癥。胰島長期處于超負荷工作之下很容易導致功能衰竭,隨之而來的就是胰島素分泌減少血糖升高,而且肥胖人群多數存在活動較少的現象,隨著體重的進一步增加血糖的變化更大。從體型上看,郭德綱、吳孟達都屬于肥胖型。
2、精神因素
現在人們的生活壓力都比較大,長時間精神緊張或情緒激動會引起一系列胰島素對抗激素分泌,導致身體內的血糖范圍出現波動。演員、媒體從業者、IT從業者以及企業高管人群等,都屬于高壓力人群,一旦進入中年,糖尿病風險將顯著增高。
3、年齡因素
那些年齡超過四十五歲的人群很容易成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而且這個階段的人本身就面臨著精神緊張、生活習慣較差的現象,平常飲食中攝入熱量比較多運動量較少,很容易導致血糖升高,而且細胞的功能還在慢慢衰退,這些都很容易導致糖尿病出現。
4、飲食原因
2型糖尿病患者跟一個人的飲食習慣息息相關,如果一個人長時間進行高脂肪以及高糖飲食習慣,身體容易出現肥胖的現象,導致脂肪長時間在細胞里積聚,降低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導致血糖升高。
5、經常熬夜生活無規律
不管是加班還是本身喜歡夜生活,熬夜都是對身體傷害非常大的一個習慣,睡眠不足很容易導致糖尿病出現,而且睡眠不足體內褪黑素生成受到影響,有相關研究發現,褪黑素分泌不足跟糖尿病的出現也有一定關系。
6、遺傳原因
醫學上已經證實,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性,雖然說這種遺傳性并非一定會發展成糖尿病,但是會加大糖尿病的并發概率,因此,如果在父母兄弟姐妹當中有糖尿病患者,那么自身患病概率要遠遠高于其他人五倍。如果父母一方為糖尿病患者,自身患病概率會增加百分之二三十,如果父母雙方都為糖尿病患者,那么自身患病概率將會增加百分之六七十。
7、病毒感染
一些病毒的感染也會導致糖尿病發生,比如腸道病毒、流行性腮腺炎以及心肌炎等等都會傷害胰島細胞,破壞人的免疫系統,導致胰島細胞的功能出現問題,并導致糖尿病發生。
如何早期發現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種很難治愈的慢性病,一旦患上需終生用藥,早發現早干預是關鍵。其實,糖尿病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即高危人群、糖尿病前期、糖尿病,也就是說發展到第三階段才是嚴格意義上的糖尿病。而在糖尿病前期,如果及時干預,是有可能逆轉病情的。
糖前期有情況有兩種:空腹血糖偏高,即血糖介于5.6~6.9毫摩爾/升之間,也稱空腹血糖受損。糖耐量異常,指餐后血糖偏高,血糖介于7.8~11.0毫摩爾/升,也稱糖耐量受損。上面兩個標準只要符合其中一個,就可診斷為糖前期。那么,我們如何發現自己血糖異常,進而及時檢測血糖呢?一旦身體出現以下這幾個信號,需要警惕。
1、吃飽就困
偶爾一次不必擔心,如果經常吃飽就犯困,可能是飲食結構不合理導致的。如飲食中精制面粉和含糖飲料、食物等碳水化合物比重太大,導致血糖突然升高,胰腺需要“努力”產生更多的胰島素。經常如此,人體器官負擔過重,容易出現昏昏欲睡、體力透支等感覺。長此以往,將發生慢性胰島素抵抗。
2、“垃圾食品”上癮
人體攝取含大量糖、鹽和脂肪的食物時,消化道會分泌出一種能刺激進食中樞的物質,讓人感到饑餓,有暴飲暴食的沖動。三天不吃爆米花、薯片就難受,你就需要警惕了。此類食物進入體內消化速度快,容易導致血糖紊亂,長期食用會增加糖尿病風險。
3、體重“屢減不降”
肥胖是引起2型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原因,大多數糖前期患者體重都超標,特別是單純減少熱量攝入后,體重依然不減的人,更應警惕。體質指數(BMI)是衡量體重比較科學的指標。體質指數(BMI)最好控制在18.5~24,大于24為超重,需要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體重;大于28則屬于肥胖,需要減肥。
4、大腹便便
細胳膊細腿大肚子的體型,又稱為腹型肥胖。男性腰圍大于85厘米,女性腰圍大于80厘米,即為腹型肥胖,這種體型的人更易發生胰島素抵抗。另外,腹型肥胖的人內臟脂肪多,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程,增加心腦血管病的風險。
5、血壓偏高
臨床上許多高血壓病人都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較多地伴有高血壓,兩者被稱為同源性疾病。有研究顯示,病史超過6年的高血壓患者,約有四成會患上糖尿病。當身體出現上述不適癥狀時,應該警惕是否與血糖升高有關,并盡快前往醫院進行檢查。
日常預防糖尿病做好5點
1、健康飲食
糖尿病的出現跟不當飲食有緊密聯系,美國一項研究證明,如果每天喝含糖果汁量比較多,超過七百毫升,那么跟平時不喝果汁的相比,患糖尿病的概率足足超過百分之三十一,可見想要預防糖尿病,首先要限制食糖量,尤其是蔗糖和冰糖。
2、規律生活
一是作息規律,二是飲食規律。充足的睡眠有著更高的抵抗力,因此在預防糖尿病方面有更好的效果,那些每天睡6小時以下的人群比睡足七小時的人而言,糖尿病的患病概率增大兩倍,當然并非睡覺時間越長越好,如果睡眠時間太長超過九個小時對健康也是不利的。在飲食上不要暴飲暴食,吃飯的時候要細嚼慢咽,多吃蔬菜。
3、適量運動
適當運動可以保障提高自己身體素質,因此每周至少進行三次有氧活動,每次時間不得少于半個小時,即便工作需要長時間坐著,也最好每隔一個小時起來活動活動,雖然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在預防糖尿病方面大有裨益。
4、控制體重
雖然糖尿病跟肥胖沒有直接關系,但事實證明,肥胖人的更容易患糖尿病,所以控制體重也是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方法之一。有相關數據顯示,體重每增加一公斤,糖尿病的患病概率就會增加百分之五。
5、定期檢查
對于一些家族內有直系親屬患有糖尿病的人群而言,要定期的去檢查身體。一定要了解自身血糖以及甘油三酯的數值,平常可以自行檢測,如果多次測試數值已經超過正常情況的上限,那么一定要到醫院進行專業的檢查,及時進行治療。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39健康網、澎湃新聞、三九養生堂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