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疼的口腔潰瘍更需警惕
王大爺左舌根的潰瘍與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是非常不一樣的。復發性口腔潰瘍有“黃、紅、凹、痛”的典型表現,即潰瘍表面有黃色的膜、周圍有紅色的圈、中央凹陷以及疼痛明顯,通常10到14天可自行愈合。
而王大爺口腔內的潰瘍是對應左舌根的爛牙根慢性刺激造成的。這種潰瘍初期多表現為外形不規則、周圍發白、疼痛不明顯。爛牙根未及時拔除,反復刺激舌根導致了潰瘍的癌變。潰瘍變得深大,無法自愈。
與王大爺類似的情況在口腔黏膜科門診屢見不鮮,多數患者由于缺乏對口腔黏膜疾病的認識和重視,錯失了最佳的治療時機。醫生提醒大家,若口腔內某一位置的潰瘍已持續2周未愈合,請務必提高警惕,盡早就醫。除此之外,老年人的口腔黏膜一旦出現疼痛、干燥、起皰、破潰、顏色改變等任何問題,都需要及時就診,以便正確有效的診斷和治療。
哪類人群容易患上口腔癌?
1、長時間吸煙喝酒的人群
大量喝酒吸煙會增加患上口腔疾病的風險,在酒精里面會含有一些溶劑,屬于強烈的致癌物質,從而侵入了口腔黏膜。在香煙里面含有50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有毒物質,會破壞肺部的器官,嚴重損害了口腔。
2、維生素a缺乏的患者
身體中嚴重缺乏維生素a時就會降低免疫系統功能,口腔唾液分泌也會受到嚴重的破壞,從而導致大量細菌侵入,增加了患上口腔癌的風險。當缺乏大量維生素a時,不能更好的維持上皮正常結構,導致口腔黏膜上皮出現增厚的癥狀,同時也會導致口腔感染疾病。
3、口腔潰瘍一直沒有得到治愈的患者
口腔潰瘍是生活中常見的一種口腔疾病,如果病情一直拖延沒有得到治療的話會導致病情惡化,導致疼痛及燒灼感,最終引發口腔癌。
4、有家族病史的人群
口腔癌具有一定的遺傳性,如果家族中有口腔癌的患者,后代成員患有口腔癌的幾率會達到40%以上。所以有口腔癌家族史的人群要做好保護口腔的工作,遠離不良的生活習慣,戒掉煙酒,保持口腔衛生。
5、不注意口腔衛生的人群
沒有做好口腔衛生、平時不注意飲食就會讓口腔里面積累大量的細菌,各種炎癥會在身體中蔓延,若是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的話會引起惡化,最終形成口腔癌。大量細菌發炎的話會導致亞硝酸胺,亞硝酸氨屬于強烈的致癌物質,當受到刺激時就會引發口腔癌。
6、經常吃上火的食物
如果總是吃上火食物會引起肝火的旺盛以及胃熱,同時也會影響到口腔健康,最終導致患者牙齒疼痛以及口腔潰瘍。若是患者在短時間內吃一些上火的食物,沒有做好降火工作的話就會讓口腔患上疾病,所以要遠離一些容易引起上火的食物,比如辣椒、燒烤以及煎制的食物。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口腔癌?
目前口腔癌的治療仍以手術為主,5年生存率早期患者可達到80%,而中晚期則只有30%-40%。因此,加強口腔保健意識非常重要。
1、保持口腔衛生
口腔的細菌較多,牙菌斑會導致患癌的風險增加,所以要做到早晚刷牙,刷牙方式要做到正確,上下反復刷,時間也要在3分鐘以上,吃完飯之后要記得漱口,從而保護口腔的衛生。
2、警惕癌前病變
癌前病變控制好的話就會延緩發展到惡性癌的過程,像口腔的白斑、扁平苔蘚、口腔黏膜下纖維性變等,這些口腔問題一旦出現就要高度警惕,積極治療,定期檢查,防止癌變的發生。
3、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
一些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像愛吃溫度高的食物,經常吃腌制的食品,路邊的燒烤、麻辣燙等,這些都會導致口腔細胞受損,同時滋生細菌,增加患癌的概率。因此在生活中要保持科學、清淡、健康的飲食習慣是非常重要的。
4、戒酒
酒精不僅損傷胃、肝,還會導致口腔黏膜破損,細菌滋生,增加患病的風險。因此戒酒對身體的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
5、戒掉檳榔
檳榔是直接導致口腔癌的危險因素,還會出現牙齒發黑,口臭加重。因此不碰檳榔或戒掉檳榔是非常關鍵的。
6、抗氧化物質預防口腔癌
口腔的細胞容易被氧化,出現損傷,再加上自由基的進一步損傷,會導致細胞癌變的可能性增加。而抗氧化物質,例如藥用真菌白樺茸,可以修復受損的細胞,同時保護細胞不被氧化,也不會被自由基損傷,進而增強口腔防癌。深入挖掘白樺茸中抗氧化活性物質發現,白樺茸的多酚、多糖、三萜類提取物、乙醇提取物等均具有強抗氧化性。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騰訊網、家庭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