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胃炎到胃癌只需四步
第一步:慢性淺表性胃炎
所謂淺表性胃炎,即胃黏膜組織學上有炎癥細胞浸潤、組織水腫等。一般來說,只要你接受胃鏡檢查,幾乎無一例外都會得到這個診斷。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胃病”!只是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并不是胃黏膜真的有了慢性炎癥。
第二步:慢性萎縮性胃炎
一般年輕患者以淺表性胃炎為主,年長患者則以慢性萎縮性胃炎為主。我們的胃每天都要受到食物刺激,或者幽門螺桿菌的慢性感染,慢性淺表性胃炎很難徹底恢復。時間長了,會慢慢發展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與年齡增大、肌體衰老、器官萎縮是相平行的。常見癥狀以隱痛、飽脹不適及消化不良為主,餐后較明顯,噯氣、反酸、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其它消化不良癥狀。萎縮性胃炎是胃癌主要癌前病變,經過多階段、多基因變異積累發展為胃癌。
第三步: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
胃炎反復發生,胃粘膜反復受損又修復,結果胃里長出了本該在腸道才有的細胞,出現了“腸上皮化生”。“腸上皮化生”往往被認為是癌前病變,發展下去,就是胃癌早期。
第四步:胃癌
經過前三步的逐漸發展累積,慢慢就胃癌就來了。作為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癌早期缺乏特異性癥狀與體征,因而經常導致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八個壞習慣損害胃健康
1、愛吃燒烤、油炸食物
胃癌是典型的與飲食習慣有關的疾病,大家熟知的燒烤、油炸類食品能誘發癌癥。臨床中發現30歲到40歲的胃癌患者中,過半的人都愛吃燒烤或麻辣燙。尤其是有些地區的人們口味重,喜歡吃燒烤,但食物經過燒烤或煙熏后,容易產生如3-4苯并芘和環芳烴類物質,這些都是明確的致癌原。
2、吃得太咸
除了燒烤,高鹽飲食也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關系。世衛組織規定的是,每人每天的鹽攝取量為6克,超過了這個量,食鹽中的高滲透液會破壞胃黏膜,長此以往,也容易誘發胃癌。泡菜、香腸、臘肉等等也都是高鹽食物,所以一定要少吃。
3、飲食不規律
經常三餐不定時者發生胃癌的危險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生氣進食為1.5倍,喜食燙食為4.22倍。如果上述因素協同作用,患胃癌的相對危險性將會明顯提高。
4、經常熬夜
雖然目前難以確定胃癌與睡眠不足的關系,但有研究顯示睡眠不足會降低胃部血液流量,削減胃的自保能力,大大增加患胃潰瘍的機會。
5、吸煙、喝酒
吸煙與胃癌也有著一定關系。煙霧中含有苯并芘、多環芳香烴等多種致癌物,是胃癌的誘發因素。而喝酒很容易損傷胃黏膜,引發胃出血。最安全的飲酒值是0。
6、幽門螺桿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因素,尤其胃癌。所以日常生活中最好分餐,不要嘴嚼食物喂孩子,避免幽門螺桿菌的交叉感染,養成良好的用餐習慣。
7、壓力太大
在門診經常遇到在工作壓力大、生活不順心的的時候發生胃病的患者。這些患者長期精神壓力過大,導致植物神經紊亂:胃液分泌失調、胃黏膜血供減少等,輕者表現為胃口不好,嚴重者可導致胃潰瘍發生、甚至出現急性出血。所以,胃腸醫生經常跟患者說,胃潰瘍是“愁出來的病”。
8、過度肥胖
隨著肥胖人群的增加,患上胃食管反流的人越來越多,胃的近端反反復復被反流上來的胃酸刺激,患癌的幾率明顯增加。所以,控制體重,不僅對預防心腦血管病上有益,還對預防癌癥,特別是胃癌有益。
預防胃癌需要注意啥?
1、飲食要規律
中國人講究到點兒吃飯,也就是說一日三餐都要有規律。但現在很多人經常因為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誤正餐,經常三餐不規律,很容易引發胃病,胃病久不治療,再加上不良因素刺激,就會形成胃癌。
2、不要吃過燙、過冷、辛辣的食物
我們的胃很嬌嫩,如果經常食用熱燙、冰涼、辛辣的食物,胃黏膜急劇收縮或擴張,就會對消化道持續造成損傷,消化道不斷地損傷和修復,就會引發癌變。
3、營養要均衡
想要預防胃癌的話,還要注意營養的搭配。現在人們生活條件好了,每天都能吃上肉,吃肉并不是錯,可是如果攝入過多肉食、吃素過少,不僅會使人肥胖,胃的負擔也會加重,進而引發胃病。所以,建議大家飲食注意葷素搭配,平時可以經常沖泡飲用藥用真菌白樺茸。白樺茸有助促進胃腸道功能、增強防癌抗癌能力。
4、生活作息要規律
很多時候,因為生活作息不規律,也會造成腸胃不適應,而胃癌患者中有很多都是生活作息不規律的,比如早晚顛倒、經常熬夜加班等等,這些都不符合我們的生活,因為在現實生活中,胃癌還是要注意,生活作息一定要規律,胃癌就是要預防。
5、定期做體檢
再年輕的人都會有大大小小的毛病,不檢查根本發現不了。只有定期體檢,才能查出身體毛病。所以,想避開胃癌,除了要注意胃部保養之外,還要堅持體檢,尤其是本身有胃病的人,更要注重胃部檢查,以防胃癌。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網易、騰訊網、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