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丙型肝炎病毒
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后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后來被認為是乙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并確定了丙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邁克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丙型肝炎測試。霍頓1972年獲東英吉利大學學士學位,并于1977年獲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生物學博士學位。然后,他在白金漢郡塞爾研究實驗室工作,在1982年成為希龍公司的非甲非乙型肝炎部主管。
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美國病毒學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丙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病毒學教授。他與Ralf F. W. 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 Sofia共同獲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這三名科學家在血源性肝炎的研究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他們通過多次數據研究以及實驗分析,最終發現了一種全新的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而此次的研究,對于丙肝的治療有著重大的突破,正如諾貝爾獎委員會說,他們的發現最終“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提起丙肝,或許很多人并沒有什么概念,只知道這是一種關于人體肝部位的疾病,認為離我們很遠。但事實上,丙肝在我國已經屬于一種較為常見的疾病了。它被稱作為沉默的殺手,在全球十大導致死亡的感染性疾病中,其中一種就是丙型病毒性肝炎,也就是丙肝。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在一類致癌物清單中。
“沉默殺手”丙肝有三大特征
丙肝的疾病進展往往伴隨著三部曲:慢性丙肝、肝硬化、肝癌。80至90%的急性丙肝患者均會發展成慢性丙肝,病毒持續留存于體內,無法自行消滅。所幸,丙肝是病毒性肝炎中唯一一種可以通過藥物治療達到臨床治愈的一種疾病。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丙肝危害性大?
1、隱藏性較好
丙肝不容易被發現,丙肝病毒在進入了人體之后,人體的免疫系統不能夠非常及時的產生對抗病毒的抗體。丙肝病毒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它不但聚集在人體的肝細胞上,它還會跑去其他的細胞上聚集。因此,肝病毒的聚集地不好確認,這不但加大了發現它的難度,也加大了治愈丙肝的難度。
2、早期癥狀隱蔽
同時丙肝的癥狀在初期是十分隱蔽的,一般的患者都很難自己察覺到,大多數人都在驗血、獻血或者其他的特殊檢查下在無意識中發現了丙肝病毒的存在。
3、丙肝傳播性挺強
血液傳播是丙肝病毒傳播的主要途徑,其他方式例如母嬰傳播、皮膚黏膜創傷傳播、性生活傳播等也都是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正是因為丙肝病毒的種種特性,發現和治愈丙肝在醫學上其實是一件有難度的事情。
如何預防丙型肝炎?
1、加強抗HCV篩查
加強對獻血者和器官移植獻血者的抗HCV篩查。所有獻血者和器官捐獻者在捐獻血液或器官之前必須通過抗HCV篩查測試;用于制造血液制品的所有血漿和血液必須不含HCV污染。
2、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使用后必須銷毀一次性介入檢查和治療用品;非一次性介入檢查治療儀器和內窺鏡應徹底清洗并嚴格消毒;對于靜脈吸毒者,可提供安全清潔的注射器,同時積極治療吸毒者,減輕其對藥物的依賴。
3、加強丙肝知識科普
加強對公眾的宣傳和教育,使每個人都能充分了解丙型肝炎病毒和弱勢群體的傳播;對護理人員和療養院人員進行宣傳和教育,以提高對預防HCV傳播的認識。
4、注意個人衛生
避免共用剃須刀和牙刷等衛生用品,保持一個性伴侶并正確使用避孕套。
5、降低母嬰傳播
盡可能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減少分娩時胎兒暴露的監測,并縮短胎膜破裂后的分娩時間,以幫助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HCV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應在出生后2至6個月或/和15個月時進行兩次HCVRNA檢測,以檢測抗HCV。出生后15個月內任何抗HCV陽性檢測可能來自母親。懷孕期間不應給予干擾素和病毒唑。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騰訊網、中國青年報、尋醫問藥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