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瘤多因“痰凝”“血瘀”所致
曹洋教授介紹,《黃帝內經》記載 “陰平陽秘,精神乃至;陰陽離絕,精氣乃絕”,是說人體陰陽之間相互協調,則精氣充足,精力充沛,若陰陽任何一方偏盛偏衰,而二者失去協調,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但又言,“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是說在陰陽協調平衡的關系中,陽氣發揮著主導作用,只有陽氣致密于外,陰精才能固守入內,從而保證陰陽和合。
通俗地說,陽氣具有以下功用:①氣化溫養。人的陽氣溫養臟腑經脈,化生和溫運精氣血精津液,維持機體的正?;顒?。陽氣充足,臟腑調和,則思維敏捷,經脈柔和、張弛自如。②衛外御邪。陽氣固護肌表,抵御外來邪氣,同時又可去除人體內的病邪。所謂“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中醫學認為,癌瘤多是因“痰凝”“血瘀”等致病產物聚積于某一部位而產生的,“陽化氣,陰成形”,故癌瘤為陰邪,是腫瘤病“標實”的表現。氣虛尤其是陽氣不足則是“正虛”的基礎。陽氣充足,推動機體津液、水飲運化,使代謝產物正常排出。相反,陽氣不足,臟腑經絡運行不暢,病理產物郁積體內,氣血津液運行失常,化為痰飲和瘀血,相互膠結,成為腫瘤。因此,在預防腫瘤病的過程中,需重視振奮機體陽氣,以藥味之偏糾正人體陰陽之氣的偏盛偏衰。
6個表現提醒你陽氣不足
1、眼球顏色發黃、渾濁
陽氣不足的人眼睛會出現癥狀,我們可以對比下小孩子的眼睛,小孩子的眼睛都是又黑又亮的,主要是小孩子的氣血都比較充足。而陽氣不足的人則會出現眼球顏色渾濁,發黃的情況,這時候則說明體內的陽氣不足。
2、畏寒、四肢冰涼
在日常會非常的畏寒怕冷,四肢常年都很冰涼,并且老感覺自己口很淡。很少會感覺到口渴,在日常的飲水量比較少。
3、容易感冒
在生活中非常容易感冒,特別是換季的時候。是感冒的高發季節,一到換季的時候感冒的人群里肯定有你一個。在感冒之后恢復的時間會比較長,并且會出現面色蒼白的情況。
4、脫發、頭發變白
很多人會出現脫發和頭發變白的情況,很多年輕人身上都有和這個情況。當出現這個癥狀的時候很可能就是體內的陽氣不足而導致的,要及時的進行調理。
5、臉色蒼白、無光澤
看一個人的臉色也可以看出來他的陽氣是否充足,陽氣充足的人面色都是很紅潤有光澤的。反之陽氣不足的人則會表現出面色蒼白、無光澤、發暗等一系列的情況。
6、睡眠質量差
睡眠也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氣血是否充足,氣血充足的人睡眠質量一般都比較好,且入睡時間比較短。反之則會出現睡眠質量差的情況。
冬季如何振奮機體陽氣?
1、溫養神氣
想要在冬季養陽補陽,就要先溫養神氣。其中,養神氣的話,就要學會調整不良情緒,也就是說當你處于緊張、抑郁、焦慮、激動等狀態時,要盡快想法子恢復平靜。冬季的時候,萬物凋零,感性的人很容易陷入悲觀情緒,這個時候務必要多走動,多訴說,樂觀一些,從而改善悲觀情緒。
2、注意穿著
到了冬季天氣越來越冷,天冷人人都知道多穿衣服,但是請記住并不是穿得越厚就越好的。比如說一些領子過高的,緊身的衣服就不要穿了,這樣子反而不利于血液循環,影響陽氣的輸送。當然,也不能穿得太單薄了,否則寒氣侵入身體,人體容易受到冷的刺激,會變得很怕冷。身體為了御寒,就會消耗大量的陽氣溫暖身體,如果不及時加衣保暖的話,陽氣就會被大量消耗,最終造成陰陽失衡的狀態。
3、食補陽氣
不少食物都具有補陽的效果,冬季補陽可以選擇從食補下手:牛羊肉性溫熱,具有溫補腎陽的作用,冬季將它們洗凈切成片與生姜同煮成湯食用,暖身補陽效果好。韭菜性溫具有養陽升陽、散寒的功效,吃它調節體內陰陽平衡是再好不過的。冬季天冷喝上一碗熱熱的粥,暖身補陽也非常不錯。
4、規律作息
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早晨6點起床,中午適當午休,23點前入睡。避免熬夜,睡前不要使用手機。適量戶外運動。上午是機體陽氣順應天時逐漸充盛的時間,可增加戶外活動,如五禽戲、八段錦、太極拳、舞蹈、散步、慢跑、球類活動等。避免長期伏案,在工作時采用45分鐘休息10分鐘的方法,勞逸結合,可舒心減壓,可使全身氣機在陽氣的推動下到達各臟腑經脈。
5、早晚一杯白樺茸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俄羅斯民間古方,中老年人的食療佳品,其性溫、味淡,具有強身分體、強心益氣、降血壓降血脂、改善免疫系統、抗病毒抗炎、預防過氧化抗衰老等作用,能夠改善神經衰弱人群的睡眠。在俄羅斯,白樺茸是應用歷史悠久的養生飲品,其提取物被政府批準用于醫藥品開發。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人民網、39健康網、9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