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Science Advances》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塔夫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通過研究揭示了肥胖和癌癥轉移之間的關聯。
探索肥胖與癌癥轉移的關聯
研究者發現,細胞外基質(ECM,促進細胞生長的支架)中的特殊蛋白在誘發肥胖個體乳腺脂肪組織中癌細胞的侵襲方面可能扮演著關鍵角色,而ECM的差異或許還能解釋為何肥胖人群擁有較高的癌癥轉移發生率。科學家們推測,ECM參與到了癌癥生長的前后反應中,其中癌細胞會誘導ECM的改變,進而創建能支持腫瘤進一步生長的環境。
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方法來研究ECM對癌細胞的影響效應。具體而言,他們從肥胖和瘦弱小鼠以及攜帶腫瘤的小鼠機體提取乳腺組織,并將其中的細胞剝離出來,從而獲得一個完整但“空的”ECM,這一過程類似于從海綿中剝離細胞的方式,這樣只會留下細胞外基質,從而就能制造出一塊洗澡用的海綿,研究人員將這種“空的”ECMs稱之為海綿。
隨后,研究人員將來自三陰性乳腺癌小鼠機體中的癌細胞加入到ECM海綿上來觀察其對腫瘤細胞所產生的影響。結果發現,來自肥胖和攜帶腫瘤的小鼠機體中的ECM在促進腫瘤細胞轉移上具有相同效果,而來自瘦弱小鼠機體的ECM則并不能有效促進癌細胞發生轉移。換句話說,來自肥胖小鼠機體的ECM就好像已經被腫瘤引爆一樣,其在更早的階段就已經做好了促進癌癥轉移的準備。
通過觀察與腫瘤侵襲性行為相關的ECM改變,研究人員鎖定了一種名為膠原蛋白VI的特殊蛋白。實際上,膠原蛋白VI能被脂肪組織中存在的脂肪細胞添加到ECM中。實驗結果表明,膠原蛋白VI水平的升高能促進乳腺癌細胞遷移并侵襲到周圍組織區域中。此外,如果應用特定藥物來抑制膠原蛋白VI產生的話,或許就有望控制腫瘤的生長和入侵。
新冠對癌癥影響再添新證據
日前發表在《英國醫學雜志》周刊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稱,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發現,7種癌癥的治療(不管是手術、放療還是化療等其他治療方法)出現延誤對患者死亡率有著重大影響。這是就新冠肺炎對其他疾病的影響發出的最新警告。
研究發現,推遲一個月意味著患者的死亡風險增加6%至13%。等待治療時間越長,風險越高。作者們稱,基于過去20年發表的數十項國際研究得出的研究結果“令人警醒”。論文作者之一、臨床腫瘤醫師、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副教授阿賈伊·阿加瓦爾說,研究表明,“對大多數主要癌癥和治療方法而言,沒有‘安全’的治療延遲期”。
研究人員估計,對所有乳腺癌患者而言,推遲12周手術(如在新冠肺炎封鎖期及以后)將在一年內導致英國額外有1400人死亡,美國6100人,加拿大700人,澳大利亞500人。當初,在許多嚴重疫情的地區,醫院被迫推遲非緊急治療程序。研究人員說,在英國,一些情況被認為可以安全地推遲10至12周,包括所有結腸直腸手術。
阿加瓦爾說:“我們的研究表明,實際情況并非如此,這實際上可能使早于預期死亡的風險增加大約20%。類似地延遲腸癌化療時間可能使死亡風險增加44%。”研究人員的計算基于對34項研究的分析,利用了膀胱、乳房、結腸、直腸、肺、宮頸以及頭頸等部位癌癥治療程序的數據。總體而言,推遲4周手術會使死亡風險增加6%至8%。延遲其他治療方法的負面影響甚至更大,針對結直腸癌的一些系統性療法推遲4周會導致死亡風險增加13%。
氣候變化或增加癌癥發病率
據外媒報道,加利福尼亞的研究人員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會導致更多的癌癥尤其是像肺癌這樣嚴重的癌癥。這些發現則是基于對近60項現有研究的分析,其指出了氣候變化對公眾健康的影響將隨著氣溫上升、野火變得更加常見和空氣質量下降而惡化。
這項新研究來自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研究人員指出,人類必須迅速采取行動以遏制氣候變化對健康的影響。氣候變化帶來的健康問題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降雨模式的變化、有助于瘧疾等某些疾病傳播的高溫天氣等。另外,研究人員還指出,當涉及到氣候變化和癌癥時,最大的問題最有可能是暴露于空氣污染、工業毒素、水和食物供應中斷以及紫外線輻射。
該研究警告稱,氣候變化可能還會對控制癌癥所必需的醫療保健系統造成重大干擾,像推遲癌癥篩查、使治療癌癥所必需的醫療資源緊張。然而,這項研究觸及的層面并不全面,研究人員指出,要描繪出氣候變化的完整圖景以及它將如何影響世界各地的癌癥需要幾十年的時間。
該研究的論文合著者、公共衛生碩士Naomi Beyeler指出:“COVID-19大流行向我們表明了科學和公共衛生的重要性,我們在過去幾個月看到,作為一個全球衛生整體,我們能動員必要的投資、研究和集體行動以解決全球范圍內的衛生問題。現在是時候運用這種雄心壯志來應對氣候危機了。”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參考消息、騰訊網、cnBeta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