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呈現年輕化趨勢
28歲的張女士因出現不明原因的右側腰背部針刺樣疼痛到醫院檢查,從CT結果來看考慮胰腺鉤突的可能,手術后的病檢結果顯示為胰腺癌,且局部已經比較晚期。這位患者只有28歲,并不在胰腺癌的常見發病年齡,在臨床上相對少見。
在過去,醫學界普遍認為罹患胰腺癌的人群中,男性遠遠高于女性,且多為50~70歲的中老年人群。但香港中文大學與北京大學、墨爾本大學近期共同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收集并分析了48個國家和地區,近10年的胰臟癌發病及死亡數據。結果發現,胰臟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過去10年間都出現上升趨勢,尤其在女性人口特別明顯。此外,胰腺癌的發病率呈現年輕化趨勢。數據還顯示,最高的胰臟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往往出現在人類發展指數較高的國家或地區。
胰腺模樣細長,只有兩三厘米寬,和胃、十二指腸、肝臟等器官相鄰,在胃的后面,腰肌、脊柱的前面,普通的常規體檢不容易發現胰腺病變,也很少有人想起要給這個默默奉獻的小器官做個定期檢查。
胰腺癌的早期癥狀并不明顯,也缺乏典型癥狀,與胃炎、膽囊炎、消化不良的癥狀很像,有的病人會出現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吃飯時腹痛等癥狀,這常會和胃病混淆。多數醫生首先不會將這些癥狀與胰腺癌聯系在一起,有時醫生按照常見病治療,癥狀在短期也會得到緩解,只有到了晚期,增大的腫瘤壓迫到周圍神經,引起劇烈疼痛,患者出現體重下降或出現黃疸時,才會被發現,正因如此,胰腺癌一旦發現,往往已是中晚期。
胰腺癌“偏愛”5類人
1、有家族遺傳傾向的人
有家族遺傳傾向的人,更容易受到胰腺癌的青睞,因為胰腺癌也是有遺傳風險的疾病,如果家族中有多人出現該疾病,受到易感基因,基因突變的影響會讓癌癥發病率增高。因此,有其他人患病的情況下,重視身體檢查很重要。
2、出現慢性胰腺炎不重視的人
很多人認為疾病不嚴重,不會對生活造成明顯的影響,因此放任不管,在治療的過程中不耐心,又有其他壞習慣一直在影響著身體健康,可能會因為慢性胰腺炎加重,惡化等誘發胰腺癌,有這種特征的人同樣需要做好預防措施。
3、錯誤飲食的人
大量攝入富含蛋白質、脂肪的食物會讓胰腺功能也降低,如果身體的消化無法保持正常,在消化壓力增大的時候,胰腺無法發揮功能可能也會增加癌癥風險。
4、吸煙喝酒的人
平時經常有大量吸煙喝酒行為的人應該警惕了,因為這些壞習慣在養成之后很多癌癥患病率增高,不單純會讓胰腺癌有機可乘,肝癌、肺癌、胃癌等患病率都增加。
5、糖尿病持續發展的人
有糖尿病出現沒有認真對待,任由血糖不斷升高,也會讓身體健康受影響,因為血糖不受控制的人,身體很多重要的組織,器官也會功能下降。近幾年來通過研究發現,糖尿病人群胰腺癌的發病率,比普通人群要高上許多。
預防胰腺癌的六個方法
1、避免高動物蛋白和高脂肪飲食
研究表明,攝入過量的此類食物,胰腺癌的發病率會明顯增加。為什么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國家居民的發病率相比其他地區會較高?就是因為經常食用這些食物。所以人們應該確保在飲食中的肉、雞蛋、蔬菜、水果等食物的合理搭配,不偏食、挑食,少吃油炸、炒、焗的食物,適當增加粗糧和蔬菜水果攝入量。
2、不要吸煙
煙草含有多種致癌物質,可增加患胰腺癌的風險。研究表明,吸煙者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是非吸煙者的2至2.5倍,發病年齡早10至15年。
3、堅持鍛煉
堅持鍛煉和保持良好情緒也有助于抗擊癌癥。為了預防胰腺癌,可以選擇溫和而緩慢的瑜伽運動。雖然瑜伽動作緩慢,但它對身體非常有益。長期的瑜伽鍛煉是很協調的,而且曲線很好,因為瑜伽是一種有效的減少體內多余脂肪的方法。
4、避免暴飲暴食
暴飲暴食和酗酒是慢性胰腺炎的主要原因,胰腺通過長期刺激慢性炎癥增加患癌癥的風險。科學調整好三餐比例,早餐、午餐及晚餐的攝取量均衡分配,約占全天食物總量的30%、40%、30%為宜。
5、減少接觸有害化學物質
減少接觸有害化學物質,如萘胺和苯胺。研究表明,長期接觸這些化學物質的人患胰腺癌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五倍。如果工作需要長期接觸這些化學品,則應予以保護。
6、經常使用白樺茸
白樺茸學名樺褐孔菌,是一種主要寄生在白樺樹上的藥用真菌,1955年莫斯科醫科院宣布白樺茸為抗腫瘤物質,政府批準其可用于醫藥品開發。東北農業大學發表的研究文獻《樺褐孔菌多糖組分在防治慢性胰腺炎中的應用》揭示,樺褐孔菌多糖可以用于防治慢性胰腺炎,可有效增加慢性胰腺炎小鼠胰腺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含量,減少丙二醛的累積。使用白樺茸具有無毒副作用、安全方便。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新華網、騰訊網、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