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癌癥整體防控形勢嚴峻
目前,我國癌譜正處于發展中國家向發達國家癌譜過渡的階段,像發達國家高發的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等不斷上升,以發展中國家高發的消化道癌癥比如食管癌、胃癌、肝癌等與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相比,有所下降,但整體負擔仍然較重,癌癥整體防控形勢還是比較嚴峻的。
國家高度重視癌癥防控,經各方面努力,近十年來我國癌癥5年生存率在已經從30.9%上升到40.5%,提高了將近10個百分點。但是與發達國家5年生存率還有一些差距。這些差距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我們國家癌癥發病的前幾位惡性腫瘤大部分是預后比較差的,比如消化系統惡性腫瘤,像剛才提到的食管癌、胃癌、肝癌都是預后比較差的。
另一方面,我們國家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人群還相對比較少,大眾主動參加防癌體檢的意識還不夠強,大多數患者在發現癌癥的時候就已經是中晚期了,因此它的治療效果比較差。此外,臨床規范化診治以及同質化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
國家近年來在推進癌癥防治方面下了大力氣,將癌癥防治行動納入健康中國行動15個行動專項,先后頒布實施了兩輪癌癥防治三年行動計劃。去年,10個部門聯合印發了《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實施方案(2019-2022年)》,提出實施八個重大行動,其中早診早治推廣行動是八大行動之一。未來,將從優化服務供給和引導服務需求兩大方面同時發力,推進癌癥篩查和早診早治工作向縱深發展。
研究:早診對癌癥防控至關重要
隨著治療技術的不斷發展,癌癥已不再像以往一樣是“不治之癥”。對于患者而言,早發現、早治療是最正確的選擇。那么早治療對于癌癥患者的獲益究竟有多大?一項發表在《BMJ》雜志上的研究為大家帶來了最新研究結果。
該項研究一共納入了包括膀胱癌、乳腺癌、結腸癌、直腸癌、肺癌、子宮頸癌和頭頸癌等17種常見癌癥,共計達34項研究,研究的癌癥患者樣本量達到了1272681名。研究發現,如果延遲4周接受治療,那么死亡風險就會增加10%;如果延遲8周治療,那么死亡風險則會增加20%;而如果延遲12周治療,那么死亡風險會增加高達31%。
當然,延遲治療對于不同治療方式的影響也不盡相同。例如對于手術而言,每4周的延遲可能會增加6~8%的死亡風險;然而對接受放化療和全身治療的患者而言,延遲治療帶來的影響將會更加明顯,例如乳腺癌輔助放療,延遲治療死亡風險會上升9%,而對于結直腸癌患者來說,這個風險則會升高13%。對于免疫治療而言,由于免疫治療起效時間大概需要3個月,并且對于患者的血項條件有所要求,延遲治療可能會導致患者失去最佳治療時機。
該研究雖然起步是以4周(1個月)為維度來進行數據分析,但這并不代表小于4周的延遲就不會帶來負面的影響。對于乳腺癌患者而言,即使只是手術延遲2周進行,死亡風險也會上升4%——這表明,對于癌癥患者而言,早治療是能夠進一步降低患者死亡風險的。
當下很多新的治療方式都已經陸續進入臨床,因此積極、快速的治療就有可能讓患者撐到新的療法出現,或許就能挽回患者的生命。癌癥雖然可怕,但是如今已經有了許多種對抗癌癥的方式,同時也有更多的癌癥治療方法正在不斷的走向臨床。早發現、早治療,抱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癌癥,才能早日戰勝癌癥。
警惕8種常見的癌前病變
1、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
胃癌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過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于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
2、腺瘤性腸息肉→腸癌
腸息肉有很多類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認的癌前病變,尤其是直徑大于2cm的,癌變的機會較高。據悉,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在這階段,通過腸鏡進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腸癌的發生。
3、肺結節→肺癌
中國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國。而肺結節中的不典型腺瘤樣增生屬于癌前病變。其中,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據臨床對上千例的肺部孤立性結節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于0.5厘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0.5~1厘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直徑>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概率達到64%~82%;直徑>3厘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4、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發展要經過:正常乳腺導管內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潤性癌。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變。單純的乳腺增生癥并不發生癌變,如果導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則可能為癌前病變。一般將乳腺組織非典型增生、導管內乳頭狀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視為乳腺癌的癌前病變。
5、肝硬化→肝癌
中國肝癌發生存在一個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礎,則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學發現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則可能是出現癌變。
6、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宮頸癌
宮頸上皮細胞在HPV持續感染后,可從發生非典型增生再轉變為癌變,這個時間可長達10年或更長時間。其中,宮頸上皮內瘤樣病變也就是常說的宮頸癌前病變,分為一、二、三級別,級別越高越容易癌變,而級別越低越好治療。
7、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長在手掌、足跖、外陰部等易摩擦部位,與其他痣相比癌變可能性高。一旦發現痣的形狀不規則,邊界模糊,顏色深淺不一,出現暈開或者體積慢慢增大,皮膚出現輕微隆起或變厚時,就要及時就診。
8、黏膜白斑→口腔癌、食管癌等
黏膜白斑是一種上皮異常增生的癌前損害特征,常見的有口腔、食管、陰莖、外陰和宮頸處的白斑等。發現異常的黏膜白斑,最好到醫院及時檢查。每個癌癥發生前,其實都有預警,及時加以重視,方能做到早診早治,提高生存率。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界面新聞、騰訊網、澎湃新聞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