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先例 但可能死于感染
在這個案例中,感染新冠病毒后腫瘤消退有兩種可能性——
1、神奇的免疫反應
這也是論文作者猜測的原因:新冠病毒進入體內后,患者的免疫系統被激活,殺傷病毒的同時,也殺傷了體內的腫瘤細胞。這種現象并不是第一次被發現,之前也有類似的案例:一名感染新冠病毒的淋巴瘤患者,體內的腫瘤也消失了。
這種調動自身免疫系統來消滅腫瘤的方法,被稱為免疫療法,目前在臨床上也已經有了成熟的應用。最早使用類似方法的,是被稱作“腫瘤免疫治療之父”的美國威廉·科勒博士:1891年,他將鏈球菌注射到一位無法手術的癌癥患者體內,病情好轉了。他又嘗試用類似的方法治療了兩名骨肉瘤患者,雖然腫瘤也有縮小,但患者死于感染。
考慮到注射活的鏈球菌的危險性,他使用滅活的鏈球菌與另一種細菌,混合制成“科利毒素”。接下來的40年里,科利給一千多名癌癥患者注射了這種毒素,都報告了極好的結果,特別是對于骨和軟組織肉瘤。
由于科利當時并不清楚其中的原因,也沒有制作出科利毒素的標準使用方法,導致不少醫生采用這種方法施治卻并沒有達到他宣稱的效果,也不認可他的結果。如今,我們通過更安全、更特異的外來因素刺激腫瘤患者的免疫系統——癌癥治療性疫苗,用腫瘤細胞的某些蛋白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或免疫細胞,后者能識別具有這些蛋白的腫瘤細胞。
2、新冠病毒可能是一種溶瘤病毒
第二種可能的原因是:新冠病毒直接傷害了腫瘤細胞,是一種溶瘤病毒。我們知道,病毒無法獨立存活,它感染人體后必須進入人類細胞,進而產生后代。這個過程會導致細胞破裂。如果一種病毒感染人體后,能進入腫瘤細胞,從而殺傷腫瘤細胞,而對正常細胞沒有影響,那這種病毒就有抗腫瘤的作用,被稱為“溶瘤病毒”。
利用溶瘤病毒開發出來的藥物被稱為溶瘤病毒藥物,這是腫瘤治療領域的一個熱門方向。最早報道的案例是在1896年,一位女性在疑似感染了流感之后,白血病得到了緩解。肝炎病毒是最早用于腫瘤治療的病毒。1949年進行的乙肝病毒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的臨床試驗中,有60%的受試者感染了乙肝,而腫瘤的治療效果卻僅僅持續了1周,并且有人死亡。
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由于安全性、有效性及監管等諸多問題,溶瘤病毒的臨床試驗幾乎停滯。最后,基因工程拯救了這一項技術,可以消除天然病毒的致病性,提高靶向性,減少對正常細胞的殺傷,專打腫瘤細胞。2005年,中國批準了第一個溶瘤病毒療法,使用轉基因腺病毒H101治療頭頸癌。
讀到這里,許多人會問,新冠病毒感染后體內腫瘤消失,癌癥患者是不是可以故意感染,以毒攻毒?并不是這樣!
直接感染天然病毒,很大概率會讓腫瘤患者同時患上感染性疾病,甚至會死于感染。這個病例最大的價值是供科研界參考,但不具備臨床意義,也沒有推廣給其他患者使用的價值。面對新冠病毒,癌癥患者更加需要注意。之前諸多研究已經表明,有基礎疾病的患者感染新冠后死亡率更高。并且,目前國內疫苗也暫時不推薦惡性腫瘤患者接種。
癌癥已非絕癥 有些可以治愈
說到癌癥的治愈,就需要先了解什么是“治愈癌癥”。一般來說治愈是一個醫學概念,臨床上所說的治愈,是指臨床治愈。所謂臨床治愈是指對于患者來說,雖然得了癌癥,經過治療之后體內檢測不到癌細胞,之后癌癥也沒有復發,他沒有因為這種癌癥而死去。而這個時間間隔一般是5年。
至于為什么是5年,因為經過臨床研究,大部分的癌癥經過治療后多在5年內復發,而5年內不復發的癌癥一般再復發的概率就很小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腫瘤學術會議把癌癥當作一種慢性病來治療,有些會議提出了“與瘤共存”的觀點。眾所周知,正常人內體也有少量的癌細胞,只要免疫系統正常,及時把癌細胞清除就能避免罹患癌癥。隨著醫學技術的發展,各種新藥、新技術層出不窮,癌癥患者在這些方法的保駕護航中,很多人達到了“與瘤共存”,很多癌癥患者達到了臨床治愈。
那么,在眾多惡性腫瘤疾病中,哪些癌癥治愈率高?
1、宮頸癌
宮頸癌是最容易被治愈的癌癥,如果在癌前病變進行及時、適當的干預,治愈率達100%。
2、乳腺癌
乳腺癌讓很多女性倍感恐懼,但乳腺癌的治愈率很高。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干預,70%的患者能夠康復。
3、大腸癌
大腸癌的發病率近年來飆升,主要是和生活習慣有關。早期發現的腸癌,治愈率達80%以上,對于更早期的腸癌,使用腹腔鏡手術就可以。
4、皮膚癌
皮膚癌在白種人中常見,但是現在在我國發病率也較高。皮膚癌很容易治療,前提是早發現、早治療。
除此之外,胃癌、肺癌以及其他一些早期癌癥,治愈率都很高。平時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多鍛煉,保持良好的心態是預防癌癥、對抗癌癥的關鍵。
日常預防癌癥需要注意啥?
1、注射疫苗有備無患
部分癌癥與某些病毒的關聯已經得到證實,針對這些癌癥,注射疫苗是有效的預防措施。除已經感染乙肝病毒的人外,每個人都有必要接種乙肝疫苗,特別是可能接觸受感染血液或體液的醫療工作者等。此外,26歲或26歲以下、以前沒有注射過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的青年男女,都可以注射該疫苗,有助于預防宮頸癌和其他生殖器癌癥,以及頭頸部鱗狀細胞癌的發生。
2、預防感染降低風險
另一個預防癌癥的有效方法是,杜絕可能導致癌癥的感染,使用血液制品時務必要謹慎,包括在注射、輸血時千萬不能重復使用一次性針頭,最大程度降低感染乙肝、丙肝等的風險,從而進一步降低轉化為肝癌的幾率。
3、拒絕煙草
吸煙已經被證明與多種癌癥有關,包括肺癌、膀胱癌、子宮癌、腎癌等。不管是哪一種煙,包括咀嚼煙草制品、吸二手煙等都有可能讓你身患癌癥。如果自己實在戒不掉煙,不妨請醫生開點戒煙產品,咨詢些戒煙技巧。
4、經常運動適當減肥
保持健康的體重可以降低患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結腸癌和腎癌等的風險,經常讓身體動一動,除了能幫你控制體重,其本身就能降低患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總的來說,每天至少保證30分鐘的運動時間,一周至少要有150分鐘左右低強度的有氧運動,或是75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
5、少熬夜睡足覺
研究發現,經常熬夜的人會導致能夠抑制腫瘤的褪黑色素減少。睡眠不足的話,人體免疫功能會下降,黑白顛倒的生活還會影響內分泌。這樣疾病就會趁虛而入,因此,應盡量按時睡覺,保證醒來有個好精神,必須上夜班的人應盡量減少夜班次數,下夜班后最好能有48小時的休息時間。
6、均衡營養合理膳食
食物對身體健康影響很大。膳食是影響癌癥發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合理的膳食可以起到一定的預防癌癥發生的作用。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避免食用致癌風險的食物是可以降低我們罹患癌癥的可能性,個人認為這才是科學的防癌飲食,而非靠吃某些食物、藥物或保健品來起到“抗癌效果”。
7、定期體檢防患未然
定期體檢,篩查皮膚癌、結腸癌、前列腺癌、子宮癌和乳腺癌等疾病,越早發現、早治療,治愈的可能性也就最大。體檢只需花上半天時間“折騰”一下,可能會讓你受益終生。
8、補充抗癌營養
人的一生隨時都可能遭受癌細胞的侵襲,所以增加體內的抗癌成分是防癌的關鍵之一,例如日常補充白樺茸精華。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介紹,大量實驗研究表明,有多種腫瘤細胞均受白樺茸的顯著抑制,在白樺茸的作用下,可以很大程度的避免癌細胞轉移復發,并且能夠使患者的免疫能力得以顯著的提升,從而確保人體的健康。1995年,莫斯科醫科院官宣白樺茸為抗腫瘤物質,政府批準其可用于醫藥品開發,是俄羅斯醫學科學院布洛欣腫瘤醫學中心推薦使用的。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中國生物技術網、騰訊網、網易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