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聚餐避免交叉感染
中國人的飲食習慣多為共餐制,以及普遍很少使用公筷,大家都各自用自己的筷子夾菜,如果其中有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就會容易通過筷子上的唾液傳染到食物中,形成交叉感染。所以,很多情況下,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基本上全家都有,這使得幽門螺桿菌在我國的感染率高達40%到60%。
因此,和患有幽門螺桿菌的人一起吃飯被感染的可能極高。為避免春節聚餐出現幽門螺桿菌交叉感染,需注意這些細節:
1、分餐、公筷
HP檢測陽性者,主動踐行分餐制,不共用碗筷,如外出就餐,最好自備餐具,盡可能地降低幽門螺桿菌傳播幾率。一定要分餐,并用公筷、公勺,不要相互夾菜,餐具要定期煮沸消毒20分鐘。
2、注意飲食衛生
蔬菜、瓜果要洗凈或削皮,不吃半生不熟的肉類,不喝生冷水。不吃太燙的東西,以及酒和辛辣的食物,它們會刺激胃黏膜,降低胃的抵抗力,為幽門螺桿菌入侵創造條件。
3、不要“口對口”喂飯
兒童由于其免疫系統發育不完全,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易感人群,要杜絕用嘴喂孩子。另外,與HP檢測陽性者接觸后,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進食之前一定要正確洗手,避免細菌感染。
幽門螺桿菌如何早發現?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能夠在強大的胃酸環境里生存下來的細菌。就像寄生蟲一樣,攝入胃內的營養,卻又不斷傷害著胃。若是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身體就可能會出現一系列不舒服的表現,你知道嗎?
1、上腹部疼痛
幽門螺桿菌在胃里分泌的毒素會侵蝕胃黏膜,引起胃部疼痛,主要表現就是上腹部疼痛,有時候疼痛劇烈,甚至會讓你睡不好覺。
2、口臭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會產生一種尿毒酶,分解之后就會生出氨氣,經過人體的消化道在口腔中散發出去,我們就能聞到口臭。并且幽門螺桿菌也能夠在牙菌斑中存活,它會在口腔中生產出臭臭的碳化物,因此嘴里會有口臭。
3、覺得餓又吃不下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會導致胃部脹滿,因此不由自主地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消化能力、從食物中提取能量營養的能力受到了影響,因此患者會出現能量缺口,經常會表現為明顯的饑餓感,部分患者會在短期內出現體重降低、身體素質下降,甚至貧血癥狀。
4、吐酸水
當人體感染幽門螺桿菌后,會導致胃部胃酸過量,讓人不斷地想吐酸口水并且還有燒心、腹脹、惡心、打嗝等現象,嚴重者還會出現嘔吐。
如何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
感染胃癌幽門螺桿菌就一定會得胃癌嗎?答案是“不一定”。因為胃癌的發生是長期慢性過程,受多種危險因素的影響,比如遺傳、飲食、環境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只是其中一個致癌源。但為了預防胃炎的惡化、胃癌的發生,及時發現并治療幽門螺桿菌非常重要。
幽門螺桿菌的治療已經有非常成熟的治療藥物組合方法,如今常用的是四聯療法,即質子泵抑制劑+鉍劑+兩種抗生素(阿莫西林、痢特靈或四環素),一般兩周為一療程。
經過1個療程治療之后,需要停藥1個月,再次復查呼氣試驗,了解幽門螺旋桿菌是否被完全清除。如果復查幽門螺旋桿菌已經被清除,表示治療成功。如果復查仍然有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這時需要再次進行1個療程的抗幽門螺旋桿菌治療。最好是調整其中的抗生素,以免因為某些藥物耐藥導致殺菌不成功。
除了服用藥物治療之外,生活飲食習慣上也需要注意。生活上要注意徹底消毒或更換口腔清潔用具,以免引起治療后再復發。感染期間,患者飲食要與家人采取分餐制度。胃酸分泌過多會助長幽門螺桿菌的繁殖,所以在飲食習慣上也要注意不能吃有刺激性的食物,避免胃酸過多分泌。為了呵護胃部健康,大家平時還可以經常沖泡飲用藥用真菌白樺茸。
據科普專著《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記載,白樺茸醇提物能有效抑制MFC胃癌荷瘤小鼠腫瘤細胞的生長,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減少炎癥發生,提高身體機能,調節荷瘤小鼠免疫功能有關,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作用。北京市中醫研究所開展了西伯利亞白樺茸提取物對人胃癌細胞株體外干預試驗,試驗結果明顯的得出了白樺茸提取物能有效抑制胃癌增殖,并有非常顯著的殺滅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齊魯晚報、網易、39健康網等媒體;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