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一般多發于暴露在日光下的身體部位,尤其是頭面部和頸部。有少部分發生在不暴露于外的身體部位,比如外陰部。基底細胞癌皮損部位會出現以下4個特征:珍珠白色、膚色或粉色斑塊,扁平、鱗屑樣紅色斑塊,褐黑色病變,白色光滑的疤痕樣病變。
基底細胞癌的病因主要是皮膚基底細胞的DNA發生了突變。我們的皮膚結構分為3層,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組織。基底細胞就位于皮膚的最外層——表皮的底部。基底細胞能夠生成新的皮膚細胞,隨著新細胞的出現,基底細胞會將舊的細胞推向皮膚表面,舊細胞在那里死亡并脫落。基底細胞的DNA掌控著新的皮膚細胞的生成過程,包括向細胞下達該做什么的指令。
當基底細胞的DNA發生突變時,它將傳達錯誤的指令——讓那些本應死亡的基底細胞繼續生長并快速繁殖。最終,積聚的異常細胞會形成惡性腫瘤,即出現在皮膚上的病變。研究發現,日光以及曬黑燈等中的紫外線照射會引發基底細胞的DNA突變。但這一原因又無法解釋未暴露于日光下的皮膚病變,其確切原因尚待研究。
增加基底細胞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長期日曬、放射治療、皮膚白皙、年齡增長、皮膚癌家族史、免疫抑制類藥物、砷暴露、導致皮膚癌的遺傳綜合征。
老人眼瞼長痣未治療變成癌
兩年前,武漢八旬老人陳婆婆的左眼下瞼處長出一個黑褐色的痣,由于不痛不癢,也未引起注意,半年前逐漸長大的痣突然破潰出血,意識到不對勁的陳婆婆趕緊到醫院檢查,被確診為基底細胞癌。
基底細胞癌約占皮膚惡性腫瘤常見組織類型的60%,男性多于女性,基底細胞癌發生轉移率低,比較偏向于良性,故又稱基底細胞上皮瘤。基于它有較大的破壞性,又稱侵襲性潰瘍。基底細胞癌多見于老年人,好發于頭、面、頸及手背等處,尤其是面部較突出的部位。開始是一個皮膚色到暗褐色浸潤的小結節,較典型者為蠟樣、半透明狀結節,有高起卷曲的邊緣。中央開始破潰,結黑色壞死性痂,中心壞死向深部組織擴展蔓延,呈大片狀侵襲性壞死,可以深達軟組織和骨組織。
如果皮膚上出現不明“腫塊”“斑塊”或“痣”,并有明顯增大或破潰滲出甚至出血等情況,要提高警覺,最好到正規醫院找皮膚專科醫師檢查,盡早明確診斷。一旦發現皮膚癌,在癌細胞尚未往下侵犯深層組織或骨骼之前,及時接受手術治療。
一般而言,形狀不對稱、邊緣不整齊、顏色不均勻、突然變硬凸起、或者反復潰爛化膿難愈合以及長在手心、腳心、唇紅和生殖器上的老年斑或黑痣等都需要引起重視,可能有惡變風險。
若確診為基底細胞癌的患者也不要過于擔心,因為基底細胞癌的特點是持續地局部侵潤性生長,不太容易往遠處轉移,一般情況下手術切除是治療基底細胞癌的首選方法,尤其是結節型皮膚基底細胞癌患者,手術切除干凈后無需后續治療,對于部位較深、手術無法切除干凈的基底細胞癌,局部手術后可以聯合光動力治療,降低復發率。
如何預防基底細胞癌?
1、防曬
預防基底細胞癌是關鍵。在青少年時就應注意防止過度的日光曝曬,老年人更應保護好皮膚,防止過強的日光照射。
2、治療皮膚病
對各種慢性皮膚病應積極治療,尤其是臉部腫物應早診斷,早治療,這樣可以減少手術創面,促進早期愈合,防止發生癌變。生活中還要注意做好皮膚的清潔衛生,避免碰傷及感染。
3、健康飲食
注意飲食習慣,多吃一些抗癌,維生素A、維生素B等含量高的食物,例如胡蘿卜、芹菜、甜薯、芒果、枸杞、雞蛋、鱔魚、螃蟹等。避免食用腌魚、腌肉及辛辣刺激食物。
4、增強免疫力
預防基底細胞癌,還需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日常生活中要重視體育鍛煉,加強營養,常喝藥用真菌白樺茸。據《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中記載,研究發現,通過深層培養的白樺茸產生的多糖可參與體液免疫反應,提高B淋巴細胞增殖率,提高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刺激激活B淋巴細胞,輔助淋巴細胞轉化。大量實驗研究表明,有多種腫瘤細胞均受白樺茸的顯著抑制。
5、保持良好心情
憂郁、暴躁……負面情緒常常會影響到我們的身體健康,引發各種疾病,甚至是癌癥。為了遠離基底細胞癌及其他癌癥,我們還應保持良好的心情,消除負面情緒,積極樂觀地對待生活。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學習強國”APP、中國江西網、家庭醫生在線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