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呈現年輕化趨勢
乳房是女性極其重要的第二性征,但是在我國乃至全球,乳腺癌已經成為危及女性健康,甚至是生命的“頭號殺手”。權威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女性癌癥新發病例數前五的癌癥分別是乳腺癌、肺癌、結直腸癌、甲狀腺癌、胃癌。其中,新發乳腺癌人數42萬,躍居我國女性惡性腫瘤首位。
發病年齡較小是我國乳腺癌發病的一大特點,平均發病年齡只有48.7歲,比歐美國家整整提前了10歲,發病年齡小于35歲的年輕乳腺癌患者在所有乳腺癌患者中占比高達6.1%,甚至存在一部分發病年齡低于25歲的患者,需要引起年輕女性朋友的重視。
乳腺癌存在一些高危因素,我們將其常規分為兩類。第一類是不能改變的因素,性別方面,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乳腺癌;家族史方面,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年輕女性更容易發生乳腺癌,尤其是攜帶乳腺癌遺傳易感基因的女性;月經周期方面,月經初潮早、絕經比較晚等都是可能導致乳腺癌發病的危險因素。
第二類是可以改變的因素,比如未生育、生育年齡比較晚、沒有母乳喂養、肥胖和酗酒、不恰當的激素替代治療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這些因素會導致乳腺癌發病風險增加,但這些因素可以通過自我調整和人為干預來改變。
除了可改變的因素外,還可以通過日常健康飲食來預防乳腺癌。此外,精神因素對乳腺健康也很重要,乳腺本身就是內分泌器官,精神長期處于緊張、不安的狀態,會導致機體內分泌失調,誘發乳腺癌。

乳房出現這些變化要警惕
1、乳房內出現腫塊
乳腺癌最常見的癥狀是乳房內出現腫塊,它很少導致乳房疼痛,我們千萬不要因為它的不痛不癢而忽視它。乳腺癌的腫塊是硬硬的,類似于自己的下巴一樣硬,而且乳腺癌的腫塊活動度會差些,不像一個球一樣可以在乳房里滑動,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就一定要去看醫生了。
2、乳頭有異常改變
一是乳頭脫屑、糜爛、濕疹樣等改變,當乳頭出現紅斑、濕疹樣結痂時,若不加以治療,乳頭會出現硬皮、潰瘍,伴滲液、瘙癢、燒灼或疼痛感,這些可能提示是一類特殊乳腺癌——乳頭濕疹樣癌,大家不要把它作為乳房濕疹、接觸性皮炎等普通疾病診治而延誤診斷。
二是乳頭傾斜、內陷,乳頭乳暈處的腫瘤會侵犯乳房導管,導致乳頭內陷或傾斜。
3、乳頭溢液
不是哺乳期,女性乳頭也會有溢液?會!病理性乳頭溢液多為黃色漿液性或血性,個別為清水樣,在這些溢液患者中,40~70%是由于患者乳管內長了一種特殊的良性腫瘤——乳腺導管內乳頭狀瘤,少部分是由于發生了導管擴張癥、乳管炎等。雖然這樣的病例大部分為導管內癌或導管內乳頭狀癌,治療效果很好,基本可以達到臨床治愈,但其中也會有10~15%是惡性的,需要大家重視。
4、乳房皮膚出現變化
一是乳房皮膚“酒窩征”,乳房的皮膚和腺體之間有Cooper韌帶, 腫瘤侵犯Cooper韌帶使之縮短、牽拉,腫瘤表面的皮膚便發生凹陷,狀如酒窩,稱為“酒窩征”。
二是乳腺皮膚“橘皮癥”,部分乳腺癌患者,如果腋窩淋巴管有癌栓阻塞皮下淋巴管,使淋巴液回流障礙,皮膚會出現“橘皮樣”水腫改變,該癥狀的出現可能提示乳腺癌晚期。
三是皮膚紅腫,乳腺皮膚紅腫和局部皮溫升高,常見于哺乳期急性乳腺炎,但也可見于乳腺癌,典型的是炎性乳腺癌,其皮下淋巴管充滿癌栓,皮下的癌性淋巴管炎使皮膚呈炎性改變,初始紅腫部位較局限,隨著病情進展可擴散到大部分乳房,觸診發現皮膚增厚、粗糙、皮溫升高,范圍大于腫塊。
5、乳腺腺體增厚,不隨月經周期變化
這是指乳腺組織中出現局部較正常腺體明顯增厚的區域,觸診為“片膜狀腫塊”,邊界欠清,大小難以測定,若乳腺組織中出現不對稱腺體增厚癥狀,不要簡單的歸因于乳腺增生癥,我們要警惕這類患者中隱藏3~8%乳腺癌的可能。
生活中如何預防乳腺癌?
1、保證飲食健康
女性在平時應注意少吃脂肪類食物、腌制食物還有燒烤類食物,要不然體內的激素分泌會出現異常,雌激素增加的話就容易引起乳腺癌。
2、遠離煙酒
雖然現在的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壓力更大,抽煙喝酒能夠緩解這一問題,可其中的尼古丁乙醇等物質早就被世衛組織評定為一級致癌物,如果長期抽煙喝酒,難免誘發癌細胞。
3、防治乳腺疾病
許多患者的乳腺癌就是因為普通的乳腺疾病惡化造成的,所以,在得了乳腺增生等良性乳腺疾病時,女性就應該予以重視,以免小病演變成為大病。
4、堅持運動
運動不光能提高自身免疫力,還可以降低體重,預防慢性疾病發生,特別是身材肥胖的人,每天保持三十分鐘的有氧運動,并能促進血液循環,呵護乳腺健康。
5、定期體檢
生活中很多人是在體檢時才發現患有乳腺疾病,所以為了防止乳腺癌突然到來,大家要養成定期體檢的習慣,才能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6、保持愉悅的心情
對于女性來說經常生氣,首先會造成肝氣郁結的問題,其次肝氣瘀滯又會誘發乳腺疾病,增加患癌的幾率,所以為了乳腺健康,女性生活中一定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7、吃防癌抗癌的食物
生活中能夠幫助防癌抗癌的食物其實還是比較多的,比如說玉米、大白菜、燕麥、綠豆、銀耳、胡蘿卜、番茄等,在平時女性不妨多吃這些東西。早晚沖飲一杯白樺茸也對乳腺癌的預防有積極意義。
據科普專著《探秘白樺茸--來自西伯利亞的藥用真菌》一書記載,有學者運用傳統植物化學方法從白樺茸中提取分離得到樺褐孔菌醇,它能抑制乳腺MCF-7細胞的增殖并誘導其凋亡,其作用機制可能與激活細胞Case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有關。另有研究表明,白樺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部分及其所含有的三萜、生物堿等可通過阻滯腫瘤細胞生長周期、誘導細胞凋亡從而達到對MDA-MB-231乳腺癌細胞、MCF-7人乳腺癌等多種乳腺癌細胞的抗腫瘤作用。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中國家庭報、澎湃新聞、騰訊網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