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癌癥發(fā)病率女性更高
《年報》顯示,北京市癌癥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尤其是甲狀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發(fā)病率明顯增長。全市惡性腫瘤死亡率為191.38/10萬,10年間年均變化百分比為-1.06%。市腫瘤防辦分析認為,惡性腫瘤的死亡率下降與結直腸癌、女性乳腺癌和甲狀腺癌占比逐年增高有關,也與近年來醫(yī)療衛(wèi)生水平不斷提高、居民健康意識增強、癌癥篩查等防治工作取得綜合成效有關。
在發(fā)病率方面,北京市男女比約為1 :1.1,男性低于女性,但死亡率高于女性,約為1.6 : 1。此外,男性與女性高發(fā)的癌癥類型也不相同。男性發(fā)病順位前五位依次為肺癌、結直腸癌、肝癌、胃癌和前列腺癌。女性發(fā)病順位前五位依次為乳腺癌、肺癌、甲狀腺癌、結直腸癌和子宮體癌。其中,甲狀腺癌、女性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發(fā)病率明顯增長。與此同時,癌癥的死亡率呈現(xiàn)下降趨勢。
北京市惡性腫瘤年齡別發(fā)病率在80歲至84歲年齡組達到高峰,老年群體占新發(fā)病例49.1%。年齡別死亡率自40歲至44歲開始快速上升,在85歲及以上達到高峰。從地域分布看,北京市城區(qū)惡性腫瘤發(fā)病率高于郊區(qū),而死亡率低于郊區(qū),常見癌種分布也存在一定差異,除診療水平的差異外,主要是由于郊區(qū)食管癌、肝癌和胃癌等治療效果較差的腫瘤占比高于城區(qū)。
據(jù)介紹,針對居民高發(fā)癌癥,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癌癥防控措施。2012年起,北京市就開始承擔國家重大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城市癌癥早診早治項目,在城區(qū)開展針對肺癌、結直腸癌、乳腺癌、上消化道癌和肝癌的篩查工作,目前已覆蓋9個區(qū)。同時,北京市還承擔了國家醫(yī)改重大專項-農村結直腸癌和肺癌早診早治項目,在11個區(qū)開展相關篩查。除此以外,還有基于女性重點人群的婦女兩癌篩查項目。
癌癥防控早篩是關鍵
世衛(wèi)組織提出,全球大約1/3的癌癥完全可以預防,1/3的癌癥可以通過早期發(fā)現(xiàn)得到根治,1/3的癌癥可以運用醫(yī)療措施延長生命、減輕痛苦——癌癥早篩重要性不言而喻。以美國為例,乳腺癌、宮頸癌等癌種的廣泛篩查及癌癥篩查的深入普及,有效提高了早期癌癥的診斷、治療,早期、極早期癌癥患者比例顯著高于中晚期。相比之下,國內的癌癥篩查比率還遠遠不夠。
目前癌癥篩查診斷方法包括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腫瘤標志物檢測、穿刺診斷等。依據(jù)衛(wèi)健委發(fā)布的腫瘤診療規(guī)范文件,常見癌癥病種中約有14種癌癥已有較為明確的推薦篩查手段,其中12種癌癥的篩查依賴于CT、X光等影像放射檢查或是消化內鏡、膀胱鏡等內窺鏡檢查。
影像及內鏡檢查簡單直接,可以直觀、清晰的觀察到病變或疑似病變區(qū)域的形態(tài)特征和細微變化。生化檢測以及腫瘤標志物篩查,大多存在靈敏度、特異性不足等問題,多用于輔助診斷、預后判斷、放療敏感度預測以及療效監(jiān)控。而無論是影像學檢測還是內鏡檢查,都需要專業(yè)的執(zhí)業(yè)醫(yī)師、技師以及護理人員,后者因為患者依從度的考量還需要麻醉醫(yī)師做無痛處理,屬于人力和資 源密集型的篩查手段。
目前,腫瘤早篩常用的生物標記物包括循環(huán)腫瘤DNA(ctDNA)、循環(huán)腫瘤RNA(ctRNA)循環(huán)腫瘤細胞(CTC)、外泌體、循環(huán)蛋白質等。其中,ctDNA的特異性好,準確性高,富集、測序技術相對成熟,是目前癌癥早篩行業(yè)的重要篩查指標。
以結直腸癌為例,根據(jù)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結直腸鏡和免疫法糞便隱血試驗(FIT)是目前國內較為推薦的篩查方法。結直腸鏡是國際公認的結直腸癌診斷金標準,篩查指南建議國內40-75歲人群每10年檢查一次。從檢測效果來看,結直腸鏡對結直腸癌的靈敏度和特異性達到95%和90%,癌前病變的靈敏度和特異性為76%和90%,具有較好的篩查效率。
改變生活方式降低腫瘤風險
大量科學研究證實,癌癥是一種多因素的疾病,與遺傳、環(huán)境、生活方式等許多危險因素有關。每個個體的情況不同,患癌的風險也就有相當大的差異。“健康中國”日前發(fā)出倡議,從日常生活的點滴改變降低癌癥風險。
1、不吸煙、避免二手煙
吸煙是癌癥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也可以通過改變自身行為來加以預防。關鍵在于認識到吸煙的危害,積極行動起來。吸煙者要戒煙,不吸煙者要盡量避免二手煙、三手煙。同時,要積極支持和促進控煙的立法,讓所有家庭和公共場所都變成無煙的清潔空間。
2、適量飲酒
飲酒增加癌癥的風險,與飲酒量密切相關。對于個人來說,由于遺傳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飲酒帶來的風險是不同的。以預防癌癥為目的,最好是滴酒不沾。每個人還應了解自己癌癥、心腦血管疾病的家族史,結合其他危險因素,權衡飲酒的利弊。
3、選擇健康的飲食
一日三餐與防癌息息相關。對于如何選擇健康的飲食,中國營養(yǎng)學會發(fā)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給出了具體、明確的建議,概括起來是: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果、奶類、大豆;適量吃魚、禽、蛋、瘦肉;少鹽少油,控糖限酒。只要遵循指南的推薦,堅持不懈地調整自己的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就可以大大降低癌癥風險,并保持健康、充沛的體力。
4、堅持鍛煉,保持健康體重
我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口號是:“管住嘴,邁開腿,吃動兩平衡”。除了選擇健康的食物,還應該堅持鍛煉,保持健康的體重,有效降低癌癥風險。每天堅持30分鐘以上的中等強度的體育鍛煉。找到一種自己喜歡的運動方式,比如快走、跑步、游泳、拳操、自行車等,每天運動,持之以恒。
養(yǎng)成定期測量體重的習慣,監(jiān)測體重變化。簡單的評價健康體重的方法是將身高減去100(女性減去105),單位是公斤,就是適宜體重。更精確的方法是計算體質指數(shù)(BMI),判定自己是否處于健康范圍內,并據(jù)此制定膳食和運動計劃,將體重維持在健康范圍。
改善生活方式,只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一定能夠降低癌癥的風險。這些方法不僅能降低癌癥的風險,還能有效降低心腦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的風險,讓你的身體保持健康、年輕!
特別聲明:本文來源為北京日報、騰訊網、“健康中國”等媒體;本文圖片引用自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